智庫發聲:韓半導體已被中國趕超!
2025-02-24 09:09:08 EETOP近年來,韓國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市場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近期一系列的調查報告和數據卻顯示,韓國半導體產業正面臨重要轉折,其技術優勢已被中國反超。
據韓聯社2月23日報道,韓國科技評估與規劃研究院(KISTEP)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韓國絕大多數的半導體技術已經被中國趕超。該研究院針對39名韓國國內專家實施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截至去年,韓國所有半導體領域的基礎力量均落后于中國。若將技術最先進國家的水平設為100%,韓國在高集成度、低阻抗存儲芯片技術領域得分為90.9%,而中國為94.1%;在高性能、低功耗的人工智能芯片領域,韓國得分為84.1%,中國為88.3%;在功率半導體方面,韓國得分為67.5%,中國為79.8%;新一代高性能傳感技術方面,韓國得分為81.3%,中國為83.9%;半導體先進封裝技術方面,兩國得分均為74.2%。
這一結果與2022年進行的類似調查結果截然相反。當時,韓國被評估為在半導體技術方面領先于中國。然而,僅兩年時間,中國便在半導體領域實現了對韓國的全面反超。參與此次調查的專家曾在2022年時認為韓國在高集成度、低阻抗存儲芯片、先進封裝、新一代高性能傳感技術等方面均領先中國,但如今這一看法已徹底改變。
韓國半導體產業自1980年代崛起,一直依賴于“美國技術授權+日本設備進口+中國市場需求”的三角平衡術。然而,隨著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這種平衡術正逐漸被打破。中國不僅在政策支持和技術迭代速度上展現出驚人的執行力,還在半導體領域進行了大規模的國家層面投資。這些努力逐漸顯現成果,使得中國在半導體技術上的實力迅速提升。
從商業化角度來看,韓國目前僅在高集成度、低阻抗存儲芯片和先進封裝技術方面領先于中國。然而,隨著中國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快速提升,韓國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地位正受到嚴峻挑戰。例如,韓國在芯片產品出口中,中國市場占據了59%的比重,其中主要為存儲芯片。但據相關機構的分析,到2025年時,中國存儲芯片將占到全球市場的10%以上,而2024年僅占5%左右。這意味著隨著中國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未來中國對韓國芯片的需求將大幅減少。
此外,韓國半導體產業還面臨著來自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競爭壓力。這些國家和地區也在加大半導體產業的投資,扶持本土企業,實現本土化生產,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對于韓國半導體企業而言,未來將不但要面臨中國進口減少的影響,同時也要面對歐美國家本土化生產、本土化優先和美國加征關稅的沖擊。
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專務理事安基鉉表示,中國投入相當多的研究開發費用支持學校或研究機構,以確保人才和原創技術,形成了整個產業的基礎。而韓國半導體產業在核心人才流失、AI芯片技術、中美競爭、本國優先政策、供應鏈本地化等方面也面臨著諸多問題。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韓國半導體產業必須加速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應對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挑戰。同時,韓國政府和企業也需要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半導體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以確保韓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