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已開始測試中國產氟化氫,日媒:韓國擺脫半導體材料對日依賴有點難
2019-07-19 13:09:41 EETOP
據報道,三星關系人士透露,三星已在用來測試新材料的產線上投入日本以外廠商的氟化氫進行質量性能的測試。該關系人士雖未透露三星進行測試的氟化氫廠商名稱,但據猜測應該是來自中國的廠商。
日經中文網為此發表評論:
認為:韓國擺脫半導體材料對日依賴有點難
針對日本政府加強對韓國的出口管制,三星電子等韓國半導體企業正加緊從日本以外尋找材料的替代供貨商。日本企業在尖端材料領域被認為擁有8成以上全球份額,要確保高品質的替代產品估計還需要很長時間。不過韓國已經意識到長期依賴日本的風險。從長期來看日本產品存在份額降低的可能。
韓國政府7月17日宣布,針對日本加強出口管制將在近期公布綜合對策。三星已針對管制對象“氟化氫”著手進行日本產品以外材料的品質性能試驗。檢驗能否能制造出和使用日本材料同樣品質的半導體。SK海力士似乎也已開始進行同樣的試驗。
氟化氫是此次的管制對象之一,在半導體母材硅晶圓上形成電路之后,用于清除多余的膜。三星向韓國、中國大陸、臺灣的多家廠商采購,預計在2~3個月后判明試驗結果。不過韓國大型半導體企業的高管表示,“即便結果良好,也不會馬上就定為采購對象”。
其背景在于全球大型半導體企業當今對日本企業材料的依賴。根據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統計,全球半導體材料約5.8萬億日元市場規模中,日本企業的份額達到50%。用于制造高性能半導體、利潤率高的尖端材料方面估計超過80%。
在硅晶圓方面,信越化學工業和SUMCO兩家日本公司擁有全球市場6成份額。此次的管制對象還包括光刻膠(感光材料),用于涂布在半導體基板上后通過照射特殊光線把電路圖案轉印到基板上。JSR和東京應化工業等日本企業在這一領域握有9成市場份額。
日本企業占有優勢的原因之一在于材料的特性。不同于家電和智能手機,材料無法拆解,因此很難分析出制造技術、難以模仿。
此次加強管制的EUV光刻膠需要準確轉印線寬不到10納米(比頭發絲的萬分之一還細)的圖案,因此在對特殊光線的敏感度等方面具有極高的要求。
日本企業在高純度氟化氫領域握有8~9成的市場份額,同樣積累了很多技術。氟化氫用于生產樹脂時,只需將雜質控制在千分之一以下即可,但制造高性能半導體則要求達到萬億分之一以下的水平。日本芝浦工業大學教授田嶼稔樹指出,“砷等雜質僅靠溫度分離很難清除,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氟化氫的毒性和腐蝕性很強,要求相關設備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田嶼教授表示,“需要有采用特殊合金的設備等。日本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開展半導體生產,各公司擁有獨自的經驗技術”。
大金工業生產的名為“6FDA”的氟化學品,這是氟聚酰亞胺的原料,供應給日本國內化學廠商。氟具有容易與其他物質結合的性質,大金工業在去除雜質制造高純度化學品方面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盡管氟聚酰亞胺成為管制對象,但大金的產品并未受到限制。
花旗集團證券的池田篤表示,“光刻膠等是針對半導體廠商的完全定制產品,需要針對生產線進行成分結構的磨合與制作等,日本廠商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據悉日本廠商的許多材料難以替代,利潤率高。
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也生產氟化氫。據悉臺灣的僑力化工“從去年起就正式向部分韓國企業供貨”。
一方面,中國大陸企業還保持著慎重姿態。從2009年起面向半導體行業生產氟化氫的中巨芯科技公司的市場負責人認為,“要趕上日本品質還需要相當長時間。(中國企業在目前水平下)還無法完全替代”。浜化集團表示,“正與多家韓國企業談判,但尚未簽訂正式合同”。
三星和SK海力士被認為仍把重點放在繼續與日本企業交易上,韓國國內有觀點認為“日本存在肆意啟動出口管制的可能性”。 韓國企業直面原材料采購依賴日本一國的風險,正在準備難以采購時的應對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