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直接管理50人!英偉達成功的秘密——黃氏領導哲學
2024-03-04 11:45:32 遠見雜志(臺)引領AI熱潮的黃仁勛,不管對AI趨勢的觀察,或身上穿的皮衣品牌、穿著搭配,甚至以前餐廳打工經驗談,言行舉止與人生故事都受全球關注,仿佛成為另類指引成功的《葵花寶典》。
當然,企業界最好奇的,莫過于黃仁勛獨樹一幟的經營心法與領導風格,往往是媒體訪談時的熱門話題。
2023年DealBook高峰會,《紐約時報》資深記者索爾金(Andrew Sorkin)問黃仁勛,多數人認為會議室6~10名智囊團已達極限,即使特斯拉CEO馬斯克也只有28名、蘋果CEO庫克更只有17名,但黃仁勛麾下直屬部屬卻高達50名。
如此安排背后有何深意?
「直屬CEO的員工愈多,公司層級就愈少」,黃仁勛解釋他的扁平管理哲學,首先,他認為高階主管受管轄愈少愈好,畢竟主管對自身職權理應駕輕就熟,除非員工主動尋求幫助,否則「我不認為他們需要生活建議或職涯指導」。
其次,黃仁勛認為,減少階級阻礙,有助改善信息流通,讓更多人實時掌握情形,「這讓我們確保每人都獲『賦權』,公司也因所有人團結,表現更好。」
由此可見,黃仁勛希望給員工高度自由之外,也有意透過組織平面化,盡可能避免阻隔多元聲音傳入耳中的障礙,聆聽「真實」(ground truth)意見。
這顯示黃仁勛對「真實」意見的追求與重視。 他也進一步指出,領導者將此作風用在公司治理的可行度。
▲ 黃仁勛認為,減少階級阻礙,有助改善信息流通,讓更多人實時掌握情形。
此外,英偉達從不召開只有副總裁、董事長的小房間會議,他也一語道破背后原因:「當你希望屋內只有經驗最豐富、最有技能與見識的人,他們卻往往會搞砸事情。」
黃仁勛解釋,寡頭聚會有時容易脫離基層現實,導致事態發展與領導者所需的「真實」意見背道而馳。 故黃仁勛認為,如果公司需要轉變策略方向,與其告訴一個人,更應該告訴所有人。 黃仁勛雖有大量直接回報信息,但他可以省下「一對一」談話與指導的繁瑣時間。
「若是服從命令和控制的組織,需要打造成金字塔,像古羅馬帝國軍隊。」 黃仁勛形容,反之,如果希望信息渠道暢通、增加討論空間,他建議企業組織能小則小,才更容易聽到第一線的聲音。
既然黃仁勛一再強調直接溝通模式,那么,英偉達員工是如何向黃仁勛報告?
答案出奇簡單,正是通過人人都有的Email。黃仁勛會要求員工,Email報告「最重要的五件事」,就算去很棒的餐廳吃飯,或喜獲麟兒都沒問題。不管員工觀察、學習、經歷到什么,只要是優秀員工認為最重要的五件事,就可以呈報。
Sana頻道訪問,海爾馬克也提問黃仁勛公司管理模式,擔任英偉達CEO的30年,經歷什么轉變?
黃仁勛頓了頓,緩緩回答:「我其實沒有什么風格,就只是我」,更坦言仍有很多事待改善,他習慣直接溝通,有時甚至「太直接」。 不過他強調,希望花時間說明給員工聽,他所做決定的思考脈絡,讓員工理解領導者的邏輯,達到「賦權」成效。
由此可見,讓員工各司其職,提高彈性與自由度,相信員工的判斷,減少疊床架屋的溝通障礙,正是黃仁勛追求「真實」時不可或缺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