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版“芯片法案”將出臺
2022-11-21 13:15:28 EETOP為確保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領先地位,臺“行政院”院會今天排定討論被形容為「臺版芯片法案」的產業創新條例修正草案,給予符合一定條件的業者研發費用和設備支出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院會通過后將送立法院審議,修法后臺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大廠都有機會適用, 減稅優惠預定明年上路。
新冠疫情引發斷鏈危機、美中科技戰升溫等因素,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近來先后祭出政府補貼,推動半導體生產在地化。因此臺灣地區覺得也應該提出所謂的法案了,但臺當局考慮到臺灣地區已是領先者,政策上更應鼓勵先進研發,持續尋求先進制程突破,把產業做的更大。
臺“經濟部”增訂產業創新條例第十條之二,明訂在島內進行前瞻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符合「適用資格條件者」,投資在前瞻創新研究發展的支出,享有25%的研發投資抵減,購置先進設備當年度抵減率5%,且無投資抵減支出金額上限。不過,單項投資抵減總額不得超過當年度應納營所稅額30%,兩項同時申請則以營所稅額50%為限。
臺官員表示,修法三大適用要件為「研發費用達一定規模」、「研發密度達一定規模」、「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針對研發費用標準門檻原訂100億元(新臺幣,下同)(約3.2億美元),討論后降為50億元(月1.6億美元),細節仍待兩部協調后,另以子法訂定。
臺灣《聯合報》舉例稱,假設一家公司2023年度前瞻創新研發支出為100億元,下同)、投資先進制程機器設備150億元,抵減前應納稅額為60億元。如果該公司符合規定,則研發支出100億元中,雖然可享25%優惠,但因為公司應納營業所得稅的30%,也就是最高只有18億元可計入抵減,因此研發項目享有18億元的抵減優惠。另外,在設備支出的150億元中,以機器設備投抵5%的租稅優惠為7.5億元。也就是說,該公司前瞻創新研發支出加上機器設備支出兩項,2023年度可享有投資抵減25.5億元(18億元+7.5億元)。
有效稅率方面,將規范有效稅率至少12%為基礎,后續在2024年跟進OECD 施行最低稅負15%。至于施行期間預計自明年起到2029年底,細節仍待核定。
據了解,包括臺積電、聯發科、日月光、鴻海、瑞昱等公司的研發支出都超過百億元新臺幣。臺積電日前回應,公司持續投資臺灣地區,樂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