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臺海關系緊張升溫之際,有媒體報道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宣布個人捐款加強中國臺灣防務等言論,引起了半導體業內人士關注。記者就相關問題咨詢了聯電相關人士,聯電方面回復,曹興誠的言行系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聯電在澄清聲明中表示,曹興誠先生十數年前就已離開聯電,并且目前并未在聯電擔任任何職務,曾任榮譽董事長已于今年4月份經董事會決議撤銷,曹興誠先生未持有公司任何股份,近期有關媒體報道曹興誠先生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不代表公司觀點。1949年,曹興誠出生于臺中清水鎮一個軍人家庭,在家里7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6,其父祖籍山東濟寧。曹興誠從臺大電機系畢業后,他進入臺北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繼續深造。研究所畢業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經濟部公務員。1974年,進入新成立的工研院電子所任職,由副研究員一直升到電子所副所長。1978年,曹興誠作為先遣研發部隊成員之一,與工研院電子所一批人一起在美商RCA處掌握了七微米的制造技術。1982年,集成電路公司聯華電子成立,曹興誠轉任聯華電子副總經理,進而接任總經理、董事長。后來,聯華電子在一連串的發展與并購后,成為世界第二大晶圓代工廠。2001年,由曹興誠領軍的聯華電子已成為臺灣第二大半導體公司,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專業晶圓代工廠。
2007年11月12日,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以“關心國事的小民”的身份,在島內三大報刊上登出文字廣告,呼吁2008年臺灣大選候選人馬英九和謝長廷能夠推動“兩岸和平共處法”,徹底解決兩岸問題,終止島內政治惡斗。
2008年5月27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曹興誠在香港佳士得舉行的抗震救災慈善拍賣會上,將頭一年用6750萬港元拍下的“清乾隆御制料胎彩畫琺瑯西洋母子圖筆筒”,再次以6500萬港元拍出,將半數款項通過臺灣紅十字會及法鼓山佛教團體,支援汶川災區抗震救災,余款則分別捐給臺灣其它慈善機構。
資料顯示,離開聯電后,曹興誠做起了藝術鑒賞、古董收藏,未再從事半導體相關行業,并于2011年加入新加坡國籍。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答記者會上強調,曹興誠代表不了臺灣工商界,更代表不了廣大臺灣民眾,相信絕大多數臺灣工商界人士和臺灣同胞能夠明辨是非,以實際行動維護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