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不斷蔓延 世界正在鬧“芯”荒
2021-03-29 09:18:30 未知面臨困境 “芯片大戰”一觸即發
早在1989年,作家沃肖夫斯基就在《芯片大戰:明日世界之爭》一書中指出,這個世界的經濟主導地位將屬于能夠制造更便宜、更快、更好芯片的國家。
32年后,當全球遭遇“缺芯”困境時,芯片的重要性再次凸顯了出來。危機之中,一場由芯片短缺引發的“芯片大戰”也正在開啟。
3月24日,英特爾宣布將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個芯片制造廠。
多年來,有“牙膏廠”之稱的英特爾憑借壟斷地位,一直不愿意迅速提高產品性能。
如今,在這場“芯片大戰”中,不得不加快更新速度。
而英特爾的主要對手AMD不僅僅在CPU性能上不斷超越,還是蘋果電腦顯卡以及索尼PS5游戲機芯片的主要供應商。
2020年6月23日,世界最大的芯片采購商蘋果公司宣布,Mac產品將不再使用英特爾芯片。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 庫克:在蘋果,硬件和軟件的集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基礎,而芯片則是硬件的核心。
蘋果公司CEO庫克表示,作出這一重大調整的目的只有一個,這樣能做出更好的產品。
這不由得使人想起當年喬布斯為了追求更好的性能,放棄IBM和摩托羅拉芯片,轉而和英特爾合作的場景。
三星也制定了一份總支出約為1160億美元的十年規劃,并考慮擴大其在得克薩斯州的半導體制造業務。
在美國政策分析家瑪格倫看來,今天的芯片大戰,更是一場國家層面類似“太空競賽”的“豪賭”。
2月18日,美國商會、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和美國汽車制造創新聯盟等機構聯名致信美國政府,敦促政府以投資稅減免等舉措推動在美國興建更多半導體生產廠。
《經濟學家》科技記者 克羅斯:美國一直處于科技領先地位,并將其視為一項重要的國家安全資產。美國軍隊實際上是硅谷芯片最早最大的買家之一,即使是當下, 和其它領域一樣,軍隊也正迅速數字化,而半導體對此至關重要。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將尋求立法撥款370億美元,以加強美國芯片制造業的發展。
2月24日,他還簽署了一項行政令,要求對半導體芯片在內的四種關鍵產品的供應鏈進行快速審查。
近年來,美國不斷發起對華科技戰,將半導體供應鏈“武器化”,切斷對一些中國公司的芯片供應,其目的就是遏制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
《經濟學家》科技記者 克羅斯:美國將半導體視為一種戰略物資,所以很擔心中國建立國內產業。
2020年底,以德國、法國、荷蘭等為首的歐洲17個國家發表《歐洲半導體聯合聲明》,計劃將在未來兩三年內投入1450億歐元,建立一條不含美國科技的半導體產業鏈,希望擺脫對美國和亞洲芯片的依賴。
小小一塊芯片,從來都不簡單。它是工業的核心、產業的基礎,有人甚至將其稱為“數字時代的石油”。
在未來世界,想要贏得這場“芯”球大戰,建立自主的標準體系和強大的生態,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