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本堅:半導體技術已經進化,無法由單一國家壟斷
2024-04-03 09:33:19 EETOP林本堅表示,當制程從5微米到5納米,走了21個技術世代,不僅把集成電路的周距縮小到千分之一以下,也把線路面積縮小到百萬分之一。在微影制程微縮的過程當中,搭配使用的曝光光源波長也越來越短,從汞燈光源(436納米)一路縮小到極紫外光EUV(13.5納米)。
「浸潤式微影技術則是讓制程可以繼續微縮的關鍵之一。」林本堅表示,在2002年的演講中宣布透過以水為介質的193納米浸潤式微影技術。193納米除以超純水的折射率1.44,產生134納米波長的光,可提高分辨率,突破157納米干式微影限制,并且沒有氟化鈣質和量的問題,不需要把光經過的空間充滿氮氣,也不需要研發157納米可用的光罩保護膜,并解決光阻吸收率與抗蝕刻率的問題。
因為浸潤式微影技術突破,讓半導體制程一路從65納米微縮到45納米,并且把摩爾定律延伸了6個世代(12年),從45納米、28納米、20納米、16納米、10納米,延伸至7納米世代。
林本堅表示,極紫外光微影(EUV)暨浸潤式微影之后把量產延伸到5納米、3納米及2納米等世代,且在繼續延伸之中。它的重點在把光的波長縮短到13.5納米,以提高分辨率。因波長劇烈地縮短所引出的各種困難已得到適度的解決,卻仍有許多可研發改進的機會。
林本堅在演說中也點出,半導體科技已經進化到不是任何國家和地區可以全部壟斷,因為半導體設備包括設計、光源、材料、蝕刻、沉積、檢測、量產等不同關鍵技術,分布在美國、荷蘭、德國、日本、臺灣地區、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所以是無法由單一國家進行半導體科技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