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半導體人才搶奪將成中美科技競賽成敗的關鍵
2022-03-25 12:57:04 EETOP報道指出,對于中國大陸來說,缺乏經驗豐富的人才是當前達成半導體產業自給自足目標的最主要障礙。根據2021 年11 月所發布的一份半官方報告預測,到2023 年,中國將出現約200,000 名半導體工程師的人才缺口,相當于該產業大約四分之一的職位缺口,這種情況促使中國積極吸引臺灣地區有經驗的工程師加入。
另外,在太平洋彼岸,美國拜登政府也努力提高美國國內的芯片產能,因此創造出新的人力需求。根據喬治城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 的分析師William Hunt 表示,為美國創造有助于生產半導體的(CHIPS) 法案將產生對有經驗半導體工程師的需求,這在美國可能很難找到,因此有必要將搜索范圍擴大到臺灣地區和韓國。William Hunt 強調,美國應該尋求為在半導體制造和工程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高技能人才,并為其設立專門簽證。而這樣的方式,能減少其具備與美國國家安全相關技能的人才進行移民美國障礙。而根據CSET 估計,未來十年美國可能會創造27,000 個晶圓廠工作機會,其中約需要3,500 個外國出生的相關人才來滿足。報道進一步指出,根據在本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CSET 建議表示,美國政策制定者應考慮為有經驗的晶圓廠工人建立加速移民途徑,專門針對希望在美國新建晶圓廠工作的臺灣或韓國人才提供專門的一門管道。不過,這對中國大陸來說可能是個壞消息。尤其,當從中國以外吸引人半導體人才的努力已經面臨來自臺灣越來越大的阻力時。
不久前,臺灣才加強了對其高科技知識的控制。根據新規定,被逮捕的“經濟間諜”,可能面臨12 年有期徒刑和最高新臺幣1 億元(約359 萬美元)的罰款。另外,根據統計,過去在美國受教育,并具有臺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商工作經驗的臺灣地區的工程人才,一直是中國大陸半導體業發展重要的助力來源。然而,這一類人才由臺灣地區進入中國的速度目前正在放緩當中,也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進步造成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