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導致汽車芯片短缺情形加劇 預計將持續到明年春季
2021-08-20 09:09:40 中國證券報
交貨周期延長
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產品第七大出口國,其中英特爾、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德州儀器、安森美等國際半導體巨頭在此設有生產基地。Statista數據顯示,在全球半導體后端封裝市場,馬來西亞占據8%的份額。
據報道,意法半導體位于馬來西亞麻坡的一座封測廠部分產線關停。意法半導體表示,經當地衛生管理部門同意,8月16日公司麻坡工廠的一個部門進行隔離,并于8月18日重啟運作。
有產業人士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馬來西亞疫情給芯片產業帶來較大影響,不少國際大廠在當地的產線時不時就會關停。
相比晶圓廠,封測廠的自動化程度更低,產線需要很多工人,疫情防控難度加大。同時,疫情對物流帶來較大影響,交貨周期延長。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封測三雄”之一的華天科技在馬來西亞設有產線。公司董秘常文瑛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馬來西亞的產線主要開展射頻業務,以及汽車電子相關產品,目前運轉正常。“汽車電子產品也在正常供應”。
影響車企生產節奏
“博世ESP/IPB、VCU、TCU等芯片受到影響。預計8月份后續基本處于斷供狀態。”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表示。
去年三季度以來,汽車芯片短缺狀況仍未緩解。8月19日,俄羅斯著名汽車制造商伏爾加汽車廠宣布,從8月23日起位于陶里亞蒂工廠的三條汽車生產線暫停生產,主要由于缺乏汽車電子元件。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馬來西亞芯片廠多,直接影響博世等國際半導體巨頭的零部件生產,從而影響到汽車生產的節奏。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此前表示,受到馬來西亞疫情的影響,芯片供應較為緊張。芯片短缺給吉利上半年的銷量和經營帶來挑戰。目前,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幾何汽車訂單超萬輛,由于全球缺芯問題該車呈現“一車難求”的狀況。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根據11家汽車重點企業的旬報數據整理顯示,8月上旬,11家重點企業汽車生產完成31.2萬輛,同比下降34%。陳士華預測,芯片短缺或造成國內汽車市場8月減產50萬輛至70萬輛。
對于芯片短缺問題,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需要產業鏈協同,合理控制芯片庫存,遠近結合、多措并舉,加強供需對接,推動我國汽車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