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半導體占比可能降到零!日本憂心失去立足之地
2021-08-19 12:55:39 EETOP由于客戶不斷流失到價格更低廉的競爭對手,且未能保住先進制程領先地位,日本半導體產業經歷「失落的30 年」。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數據顯示,日本全球芯片制造業市占率已由50% 銳減至10%,尤其現在中美都大力支持芯片生產,更讓日本擔心可能徹底失去立足之地。
前首相安倍晉三今年5 月在自民黨內部會議表示,日本不能再繼續舊方法,必須在完全不同的層級展開行動,日本經濟產業省今年稍早文件顯示,預測日本到2030 年芯片產業市占率可能降到0,說明日本對無法插足全球科技勢力重新洗牌的擔憂。
目前在半導體產業鏈中游的日本企業,為芯片商供應晶圓、化學品和生產設備等,這些日本企業仍然居于全球領先地位,但日本官員擔心,透過吸引臺積電等亞洲晶圓代工巨頭赴美設廠,美國可能也會打動這些日本企業跟進。
經濟產業省商務情報政策局情報產業課長西川和見指出,企業有可能在日本建廠并出口,但身為供應商離越近越好,更容易交流資訊,且長期來說可能發生,并點名擔心的晶圓制造商信越化學、材料商SUMCO、光阻劑供應商JSR、設備商ScreenHoldings 和東京威力科創公司。
當《路透社》詢問,這些企業無一表示有將生產轉移至美國的計劃,像是同時在日本、比利時和美國生產半導體用光阻劑涂層的JSR 發言人就表示,始終做好準備,以因應每個國家的政策變化。
為了留住這些日本半導體企業,日本需要芯片代工廠購買這些企業的晶圓、機器和化學品,并確保為日本汽車業者和電子設備制造商穩定供應半導體,雖然臺積電已在東京附近建立研發中心,并評估在日本建立晶圓廠的計畫,但臺積電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還是斥資120 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工廠。
為了科技競爭時保持領先,日本首相菅義偉今年6 月批準經產省西川和見團隊制定的策略,確保日本有足夠芯片參與新技術,包括AI、5G、自駕車等,目標之一就是將日本變成亞洲資料中心樞紐,借巨量需求吸引芯片制造商在附近設廠。
日本這行業政策成功與否將取決于資金,但預算方面與歐美相比略顯不足,日本迄今撥款5,000 億日圓(約臺幣1,271.8 億元)加強科技供應鏈,相比其他國家的支出計畫,日本的刺激力度簡直微不足道。
舉例美國參議院先前已批準議案,授權為新科技提供1,900 億美元(約臺幣5.3 兆元)公共資金支援,包括540 億美元(約臺幣1.5 兆元)芯片支出,歐盟則計劃斥資1,350 億歐元(約臺幣4.4 兆元)培育自己的數位經濟。
日本電子資訊科技協會(JEITA)表示,目前支持的力道對日本半導體業來說依然艱難,希望政府提供與其他國家相當的激勵措施。但要趕上這等支出水準,日本將不得不撥放大量公共資金,這些資金原本可能用于衛健和福利,不過經濟產業省尚未說明需要多少錢。
關鍵詞: 日本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