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市場FD-SOI制程會取代FinFET嗎?
2016-04-20 10:09:27 eettaiwan“我認為,FD-SOI正蓄勢待發。也許還得經過幾年的時間,但它終將獲得新的動能,并發展成為一項關鍵技術,”InternationalBusinessStrategies(IBS)創辦人兼執行長HandelJones指出。
相較于FinFET,FD-SOI具備更多優點。雖然FinFET的性能極高,但少了成本效率。FD-SOI基板雖然較昂貴,但制程卻較低功耗、bulk性能更好,也更適用于RF——而這正是IoT的關鍵。從設計的觀點來看,FD-SOI較簡單,讓工程師在矽后(post-silicon)仍能調整產品。
VLSIResearch調查選擇FD-SOI的主要原因
“如果全球最大的公司——英特爾(Intel)在進入真正的14nm時遇到困難,你就會知道這項技術并不簡單。”VLSIResearch執行長DanHutcheson補充說,決定采用FD-SOI制程存在一些商業因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設計較簡單,上市時程也變得更快了——特別是對于一家規模較小的組織而言。我知道有許多人反而不喜歡它像是便宜版的FinFET,但它確實如此。”
VLSIResearch針對半導體業者的FD-SOI發展藍圖展開調查
在日前于美國加州舉行的FD-SOI研討會上,業界大廠也支持Hutchenson的看法。恩智浦(NXP)詳述采用28nmFD-SOI成功打造i.MX7和其它8款處理器;Sony宣布正出貨0.65VoltGPS晶片;新思(Synopsys)、益華(Cadence)、Ciena和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也陸續發表相關產品或研究成果;三星(Samsung)宣布今年有10款28nm制程的產品投片,而GlobalFoundries則將投入其于德勒斯登(Dresden)晶圓廠的大部份產能于22nmFD-SOI制程。
Soitec技術長CarlosMazure說,對于FD-SOI產業來說,三星和GlobalFoundries發表的“有力聲明”可說是個好兆頭,“它主要在告訴這個領域,現在有兩種代工制程、有競爭、也有市場驅動力,他們正競相爭取無晶圓廠支持…而這對整個生態系統來說是良性的。”
雖然代工廠是整個議題的關鍵,ARM出現在這場研討會中更備受矚目。Mazure說,ARM大多都在場邊觀戰等待最終定局,但這次的現身更為此憑添可靠性。“只要ARM出聲,就像晶片已就緒了。”
“我們認為,22nmFD-SOI可讓你的性能提高一倍,并改善10倍的漏電問題。很顯然地,這相當具有說服力。”ARM實體設計部門總經理WillAbbey表示,“ARM的CortexA32與A35核心具備低功率與高效能懮勢,能夠適當地為功率敏感的IoT應用進行反向閘極偏置,顯然是FD-SOI的理想方案。”
FD-SOI市場成形
從代工廠的立場來看,Jones估計,瞄準FD-SOI規劃的資金將在2020年以前達到150-200億美元左右,其中約有120億美元將用于28nm,而30億美元則分配于22nm。他預計,在同一期間的FD-SOI產品將有300-400億美元的規模。
各制程節點的FDSOI代工市場規模預測(來源:InternationalBusinessStrategies)
盡管如此,Hutchenson說,選擇FD-SOI存在復雜的風險,它取決于公司的目標市場,以及愿意為此制程技術堅持到底的決心。
“我們需要業界一些真正強而有力的大廠登高一呼,而且必須由一些EDA公司、代工廠與感測器公司共同組成。”
這些業業巨擘們也必須發展一個IP生態系統。同時,工程師們必須學習新的設計技巧。
“FD-SOI提供了非常有趣的設計原則——即反向偏置。這個技巧在50年前有效地與微縮、摻雜技術并用,”Mazure指出,“但由于效率不高且久被遺忘,年輕一代的設計人員過去并未學習。因此,工程師社群必須重新學習這項設計技巧。”
此外,從較小的制程節點來看,這項技術也面臨著與FinFET類似的問題。三星現正研究開發20nm或14nmFD-SOI的“均衡成本要素”,而GlobalFoundries則在一年內投資了10億美元,用于研發下一代的制程幾何。
VLSIesearch眼中的SOI制程節點開發藍圖
雖然FD-SOI可望成為FinFET的實際替代方案,特別是針對需要微縮成本、類比優勢與可靠功率的市場;不過,Hutchenson總結說,FD-SOI還稱不上是真正的顛覆性技術。
Hutchenson強調,“FD-SOI并不具有顛覆性,但可望推動顛覆性進展。IoT才最具有顛覆力量:它將會像智慧型手機一樣帶來強大的顛覆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