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Andy Grove主導Intel的時代,Intel的DRAM業(yè)務因日本DRAM(如NEC,之后成為Elpida)的大舉進攻而虧損,最后被迫關閉該業(yè)務,全心轉型、聚焦發(fā)展
CPU。

但DRAM與PC息息相關,如果DRAM過慢,
CPU快也沒用,整體PC效能還是慢,若DRAM漲價,PC廠也讓新出廠的PC少配置一點DRAM,DRAM少的結果,為了讓PC整體效能批配,也會減少購買較高效能的
CPU,Intel的收益也會減少。所以,Intel曾入股Micron,期望有些DRAM產供上的調控影響,以確保高階
CPU的銷售。
雖然關閉自身DRAM業(yè)務,但Intel對RAM的規(guī)格標準走向仍具高影響性,為了讓RAM快,Intel運用其PC晶片組高市佔率,使PC從FPM RAM升級成EDO RAM,進一步升級成繪圖工作站用的SDRAM(成為主流大宗,隨后成為DDR/DDR2/DDR3/DDR4等),但之后引領進入RDRAM失敗,更之后引進FB-DIMM也失敗,Intel失去對RAM的影響力。
過去Intel能引領RAM走向,在于多數生產出的RAM都用于PC,Intel對PC具有掌控權,但后期的RAM越來越多用于繪圖卡、行動裝置,衍生出GDDR SDRAM、Mobile DRAM,加上JEDEC組織逐漸健全壯大,單一業(yè)者已難影響RAM走向,需要JEDEC成員的共識。
Intel仍在PC、伺服器領域有高市佔率,在FB-DIMM失敗后,近年來轉擁抱Micron提出的HMC(Hybrid Memory Cube),目前在高效能運算上似有初步成效,若可行將逐步推展至一般伺服器。
RAM的價格、效能會影響PC整體效能,但硬碟也會,Intel無法影響硬碟供應鏈,但也看出隨時帶演變,用NAND Flash取代硬碟的趨勢日增,因而投入SSD業(yè)務。
NAND Flash屬非揮發(fā)性記憶體,斷電后資料仍能記憶,過去Intel發(fā)明過EPROM,且曾是Intel的搖錢樹業(yè)務,但隨著EEPROM、Flash的出現EPROM已絕跡,而NAND Flash為產業(yè)主流趨勢確立后,于2008年把自家的NOR Flash業(yè)務轉手給Numonyx,事實上在更早的2006年,Intel就與Micron合作,合資成立IM Flash以進入NAND Flash市場,在當時已屬晚進入,NAND Flash的主導業(yè)者為Toshiba、Samsung、SanDisk等。
Intel也曾在2005年提出Rubson技術、2006年提出ONFI介面,試圖左右NAND Flash的發(fā)展,或至少左右在PC上運用NAND Flash的方式,但都不如預期,Intel自身也發(fā)展相變記憶體(Phase-Change Memory, PCM),期望PCM取代硬碟、NAND Flash,有助提升整體PC效能,但PCM一直無法商業(yè)化。
到了2015年7月,Intel與Micron共同發(fā)表3D XPoint記憶體,宣稱是自1989年NAND Flash提出以來,再一次的非揮發(fā)性記憶體的技術變革,目標依然在超越現有Toshiba、Samsung主導的NAND Flash。
對于3D XPoint,目前看法相當分歧,多數人認為它最終會跟PCM一樣無法商業(yè)化,也有人認為這真的是過往未曾有過的新架構,也有人說它只是舊瓶裝新酒,是另一種作法的ReRAM(可變電阻式記憶體)等。
Intel仍試圖進入或左右RAM、ROM,但動機不再是同步拉升PC效能以確保高階
CPU銷售,Intel位居
半導體產業(yè)第一位,過去的第二位曾有Motorola、NEC等,但盤據第二位最久的勁敵為Samsung,Samsung多年前即想進入
處理器市場,2002年曾代工生產Alpha晶片,可惜Alpha電腦系統式微,Samsung是從iPhone
處理器代工開始站穩(wěn)腳步(更之前是以大優(yōu)惠方式供應NAND Flash而打入Apple供應鏈),所以Intel對RAM、ROM技術與業(yè)務的看法,也帶有競爭回擊意味。
除了與Samsung競爭外,Intel另一個必須掌握RAM、ROM的理由,在于PC逐漸式微,Intel與過往被Intel擊敗的
CPU廠商一樣(VIA/IDT/Cyrix、
AMD等),試圖讓
CPU在嵌入式市場有所發(fā)展,以維持銷售,甚至以新興的穿戴式、
物聯網概念為名來轉向。
另外,Intel也想發(fā)展晶圓代工,與
臺積電爭搶生意,也在進入嵌入式市場后發(fā)現
FPGA應用越來越重要,想進入
FPGA領域(另一則是
FPGA在
臺積電的產能佔比中越來越高),因而為Altera代工生產
FPGA,更之后購併Altera(2015年6月),然此已屬另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