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應該要追隨競爭對手高通(Qualcomm)的腳步,為其K12
處理器(
ARM架構)建立一家在中國的合資公司;這樣的模式已經是很多
處理器大廠采
取的策略。筆者認為,這看來是一個雙贏的策略──如該公司執行長Lisa Su
最近所言,
AMD想要“貨幣化(monetize)”其IP,而中國則亟需微
處理器技術。
雖然
AMD不能授權x86
處理器技術,但其
ARM核心處
理器是可以公平競爭的項目;如同高通等其他
ARM架構伺服器
處理器供應商,
AMD需要幫助為該架構建立一個生態系統與市場。目前看來K12并沒有明確的應
用方向;根據
AMD表示,會采用此全新客制化核心的產品上市日期還沒有時間表,這聽起來感覺像是該款晶片“缺乏關愛”。
高通聲稱,該公司將因為在貴州的新合資公司(參考連結)而占據中國市場優勢地位;因為貴州將成為主要電信業者設置大型資料中心的據點。不過中國很大,還有眾多可能合作的對象如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以及除了貴州之外積極想吸引投資的各省份地方政府。
高
通還透露了該公司與貴州省政府總投資額達2.8億美元之合資計畫的運作模式──高通能保有核心產品的所有權,合資公司則能為地方市場打造衍生產品。這聽起
來是不錯的風險分擔以及優先順序排列模式,如果
AMD還沒準備好投入數月時間進行深度協商,對規模小一點、態度更積極的業者如Applied
Micro或Cavium來說是個好機會。
如果中國的合作夥伴們并不確定他們是否需要第二家
ARM架構伺服器合資公司,可以提醒他們:亞
馬遜(Amazon)已經延攬了大部分來自專長
ARM伺服器晶片開發的Calxeda公司(已在2013年結束營運)設計團隊,
還有收購新創公司Annapurna;這是一個新市場領域,而其他住在西雅圖的美國百億富翁們有可能會搶先贏得商機。

當
然,
AMD在這些日子以來最珍貴的資產應該是Radeon繪圖
處理器;我確信中國也想要它,但我看不到
AMD能在這類生意中拿到什么好處。Radeon主
要鎖定PC以及游戲機應用,在Nvidia獨占鰲頭、并已進駐大多數超級電腦的通用
GPU市場著墨不多;也許中國會打造出自己的游戲機平臺,但那并不容
易。
來聽聽高通在中國市場的重要人物怎么說…
最近筆者訪問了高通資料中心事業群副總裁Americo Lemos,他同時也暫代“貴州華芯通
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 (做為一家有2.8億美元資金后盾的
處理器新公司,我總認為這個名字好像不夠炫…)的執行長。
有
趣的是,Lemos曾任職于
英特爾(Intel),在當時還是該公司與瑞芯微(Rockchip)、展訊(Spreadtrum)合作開發x86架構行動
處理器的幕后推手之一;他后來曾轉往臺灣ODM大廠廣達(Quanta)工作一小段時間。去年4月,當高通與貴州省政府的協商全面展開,另一位也曾任職英
特爾手機部門、現在隸屬高通的Anand Chandrasekher延攬了Lemos。
透過合資公司,中國取得高通第一款
ARM架構伺服器
處理器及其開發平臺的授權;Lemos表示:“在初始階段,合資公司必須利用高通正在做的,并開發接近高通產品藍圖的產品,但隨著該公司發展出自己的專長,他們可以客制化產品以因應中國市場需求。”
目
前還很難說新合資公司將如何發展,因為在1月17日訊息公布時,那家公司的員工只有Lemos一個人;延攬人才是他目前的首要任務。Lemos表示:“很
多資深人士都認為那是個難得的機會;”但他不愿透露確實的人才需求數字,僅表示公司還在評估,希望建立一個規模最恰當、符合業務計畫目標的團隊。
雖然總部是在貴州,“貴州華芯通
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也將會在北京以及其他中國主要城市建立據點,因為其伺服器
處理器目標應用是大型資料中心,像是某中國電信業者正在建立的、預期將容納250萬臺伺服器那般規模的資料中心。
Lemos
在過去幾年與臺灣與中國市場有很多交流,但可惜他不會說中文,只說帶點法國腔的英文,而且說起科技行銷特別流利:“
ARM伺服器將會走向主流市場,該架構
與客制化
處理器都越來越好,而且其生態系統正在建立,一切只是時間的問題;”他表示,一年之后可望看到貴州合資公司的產品到位,并規劃好發展藍圖。
英特爾、IBM歡迎后輩加入
有Lemos這般雄心的人不只一個,
英特爾的一位發言人針對筆者詢問該公司與瑞芯微、展訓的合作進展時回覆:“
英特爾是中國的長期夥伴,擁有三十年密切合作、創新的經驗,并支援全球運算架構的轉型。”
確實,
英特爾多年前就已經在大連建立一個實驗室,IBM進入中國的時間更早、在很多外商都沒聽過深圳這個地方時就在那里制造PC。
不過那些與中國之間達成的最新交易是否能成功,還有待觀察;資深市場分析師Linley Gwennap就表示:“上一次我看到
英特爾/瑞芯微元件的唯一大客戶只有華碩(Asus),而華碩已經是
英特爾的大客戶,其重點應該是爭取中國市場的新客戶。”
Gwennap指出,
英特爾與瑞芯微合作開發的平板電腦
處理器已經出貨,該公司與展訊則正在開發
英特爾架構、以通訊應用為基礎的
處理器與平臺,鎖定手機市場;
英特爾的公關部門也證實了以上訊息,表示相關工作正按計畫進行,但目前并沒有新訊息可透露。

目前在中國前六大伺服器供應商中,中國本土業者就占了四家
IBM
的Power
處理器架構則在中國市場有一些新進展。在2014年1月,一家中國晶片業者PowerCore加入了IBM主導的產業組織OpenPower
Foundation,并在同年6月開始在中國市場推出Power架構的衍生產品CP1,目標是巨量資料分析應用;11月,一家知名度不高的中國廠商
Zoom Server,開始出貨采用CP1晶片的RedPower雙插槽伺服器。
根據IBM表示,OpenPower Foundation現在有24個成員來自中國;IBM也積極參與許多產業活動,擁有眾多晶片設計與軟體夥伴。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并沒有聽過任何人采購RedPower 系統,或是PowerCore 這家公司有其他系統廠合作夥伴。
無
論如何,好消息是這個市場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如分析師Gwennap所言:“就算中國伺服器市場現在還沒有比美國市場大,那只是遲早的問題;華為
(Huawei)已經擁有龐大的伺服器業務,而且有更多較小型的廠商準備搶進;”別忘了,還有聯想(Lenovo)、浪潮(Inspur)、曙光
(Sugon);
AMD,發財的機會還不快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