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寧王的挑戰接踵而至
2022-02-14 08:20:35 第一財經
上市3年半時間,股價累計漲20倍、總市值超萬億元,寧德時代抓住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從0到1”階段的機會,通過規模效應、縱向垂直整合電池產業鏈“兩把利器”,迅速成長為動力電池領域的標桿企業。
眼下,寧德時代面臨的挑戰接踵而至,既有動力電池新老玩家的追趕,換電領域業績貢獻能力也尚待驗證。寧德時代未來的股價走勢取決于其內在價值,考驗的是公司業績增速可持續性、產業鏈競爭格局下的“守江山能力”、技術迭代研發能力等。
值得一提的是,2月13日午間,寧德時代在其官方微信號“CATL寧德時代”發布嚴正聲明稱,近期網絡平臺相繼出現寧德時代被美國制裁、被剔除創業板權重指數、與特斯拉談崩等一系列惡意謠言,引發市場誤解曲解,影響企業聲譽,謠言無事生非,毫無根據,性質惡劣,公司12日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將對造謠者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股價到底貴不貴?
是否具備潛力
根據財報和業績預告,2021年,寧德時代總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突破1000億元和140億元。再亮眼的業績都是過去式,市場關注的焦點是公司業績高速增長的持續性。
2021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的有效產能為106GWh,根據公告,公司預計到2025年的規劃產能為750GWh,或是2021年全年有效產能的三倍有余。
下游需求的增速及空間是決定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成長的根本因素。此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占整車銷量的20%。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EV Volumes及多家券商研報的預測數據,多數機構普遍預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2025年銷量區間為1600萬~1800萬輛,按照平均單輛電動汽車帶電量為60Wh計算,所需總用量約1000GWh。
市占率方面,寧德時代2021年的全球市占率為32.6%,假定2025年,寧德時代的市占率分別攀升至全球40%、50%,對應出貨量為400GWh、500GWh。
在不考慮任何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按照8000萬元/GWh的盈利計算,2025年寧德時代的凈利潤規模約320億~400億元。
在上述樂觀的假設前提下,屆時的寧德時代已經走過了成長初期進入成熟期,若公司能夠保持營收、凈利在30%~35%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給予30倍估值,對應總市值或不超過1.2萬億元。
截至最新收盤日,寧德時代股價報489.99元,總市值1.14萬億。
二線動力電池企業
會否令產業鏈格局生變
近年來,伴隨監管政策引導、技術不斷迭代,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高速發展,作為最核心部件的動力電池產業風光無限,市場供不應求,資本蜂擁而至。
由于投建動力電池生產線需較高資本支出及相應的技術研發完全成本,大部分整車廠早期選擇穩定的電池供應廠商,為動力電池廠商提供了發展的機會。
2018年登陸資本市場后,寧德時代以電池業務為核心,通過資本的邏輯把自身電池產業鏈搭建起來,公司深諳原材料等供應鏈的保障是規模化擴張的前提,以一系列投資、收購等方式布局電池產業鏈上下游,涉及儲能、鋰電池材料、鋰電池智能裝備制造、充換電、自動駕駛,乃至芯片、半導體等多個細分領域。
公司上市3年以來的募資動作和規模在A股范圍內罕見“匹敵”。2018年6月,公司首發上市募資53.52億元。一年半后,寧德時代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196.18億元。去年下半年,又發布了450億元的巨量定增計劃。
深度綁定下游大客戶是寧德時代業績保持高增的重要原因。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寧德時代正式配套特斯拉標準續航版本,特斯拉占寧德時代的裝機比重由5%增加到24%;2021年造車新勢力逐漸成長為寧德時代主要核心大客戶。
根據東吳證券研報,2021全年寧德時代的第一大客戶為特斯拉,受益于特斯拉磷酸鐵鋰版Model 3放量,特斯拉配套裝機量13.91GWh,占比18.7%;第二大客戶為蔚來汽車,配套6.36GWh,占比8.6%;第三大客戶為小鵬汽車,配套5.49GWh,占比7.4%;其次為上汽、理想、吉利、一汽等一眾頭部整車品牌,To C端市場高增長,優勢仍然明顯。
國內動力電池市場已形成了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包括欣旺達、瑞浦能源、中創新航、蜂巢能源、國軒高科等多家二線電池廠商正大力擴產,其中,中創新航到2025年的規劃產能為500GWh。
“2017~2019年寧德市占率高增,二線電池企業的市占率走低。2020年以來,動力電池需求增速超出市場預期,盡管寧德的市占率也在提升,比亞迪的相當一部分產能需要自供,但僅頭部企業的產能遠不能覆蓋市場需求,推動二線電池廠商的份額快速增長。”一位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相比頭部企業,主機廠和二線電池廠合作時的話語權更強,更能按自身需求帶動、培育供應商,這也是部分二級電池廠異軍突起的原因”。
一位日系汽車供應商負責人劉超(化名)對記者說,“隨著時間推移,電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智能化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當前的主流電池技術的需求規模都會成倍增長,二線電池廠商的產品會獲得越來越多的主機廠認可。”
短中期看,二流電池廠撼動寧德時代的可能性很小,但相比寧德時代,二線電池企業更重視研發投入。根據財報,寧德時代2016~2020年的研發投入年均復合增速為28%,與其營業收入的快速增長相匹配。
對比來看二線廠商,2016~2020年孚能科技、億緯鋰能、欣旺達、鵬輝能源、國軒高科的研發投入年均復合增速為69.3%、44.1%、42.6%、28.6%、8.6%。
“隨著電池結構的不斷演變,布局多種結構的二級電池企業能夠應對電池結構變化帶來的影響,推動業務發展。但這屬于差異化技術,并非顛覆性技術。比如,固態電池是未來動力電池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各大動力電池企業紛紛在此領域進行技術布局,這項技術的先發優勢或成為未來競爭關鍵。”前述分析師表示。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