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工智能專業,都不好意思稱大學
2019-04-18 10:34:54 芥末堆看教育1、人工智能,連師范大學都來湊熱鬧了
3月29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據統計,新增備案數量最多的本科專業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共有196所高校新增,其次是有101所高校新增的機器人工程,第三到第五分別為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制造工程和網絡與新媒體。
與此同時,新增審批專業中,人工智能專業和網絡空間安全分別有35所和25所,高居前兩位。根據教育部公開信息,人工智能專業代碼為080717T,T代表特設專業,學位授予門類為工學,學習年限為四年。
圖解教育發現,人工智能專業獲批建設資格的高校,既有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雙一流名校,也有安徽工程大學等專業特色鮮明的地方性高校,甚至還有華南師范大學、長春師范大學2所師范類高校。
實際上,我國早已有為數眾多的高校成立了獨立的人工智能學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內成立了獨立的人工智能學院的高校有38所,包括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浙江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等。
最先成立的前20個人工智能學院
一些頂尖高校還成立了研究人工智能的重點實驗室。騰訊研究院《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書》顯示,國內頂尖高校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包括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視覺與聽覺信息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國內頂尖高校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
2、人工智能專業,學什么先看需要什么
作為一個跨學科的新興技術領域,人工智能專業的知識體系涉及到計算機科學、數學、神經科學、統計學、仿生學、心理學等學科門類。為數眾多的高校紛紛設立后,人工智能專業該學什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布的《“智能科學技術”一級學科論證報告》建議,在“智能科學技術”的一級學科下面,進一步提出要設計腦認知、機器感知與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知識工程、機器人與智能系統五大二級學科,開設“腦認知機理、神經網絡、計算認知、交互認知、記憶認知、人工智能導論、機器人學、機器倫理學”等專業課程。
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課程設置
(1)人工智能核心課程群具體課程:「人工智能的現代方法 I」(問題表達與求解)、「人工智能的現代方法 II」(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2)計算機科學核心課程群(3)數學與統計課程群(4)認知與神經科學課程群具體課程:「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基礎」、「人類的記憶與學習」、「語言與思維」、「計算神經工程」……(5)人工智能平臺與工具課程群具體課程:「群體智能與自主系統」「無人駕駛技術與系統實現」「游戲設計與開發」「計算機圖形學」「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6)人工智能倫理課程群具體課程:「人工智能、社會與人文」、「人工智能哲學基礎與倫理」……(7)先進機器人學課程群具體課程:「先進機器人控制」、「認知機器人」、「機器人規劃與學習」、「仿生機器人」……(8)科學和工程課程群學以致用。從就業的角度來說,學校對人工智能專業課程的設置,要與企業的需求相一致。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的應用技術更集中于視覺類(包括生物識別、圖像識別、視頻識別等)、語音類(包括語音識別、語音合成等)和自然語言處理類(包括機器翻譯、文本挖掘、情感分析等)。
國內外人工智能企業應用技術分布
報告還指出,在行業應用上,相比于國外,國內人工智能企業更看重智能機器人、無人機和智能駕駛等終端產品的市場,而國外企業更注重AI在各類垂直行業的應用(AI+)。
國內外人工智能企業行業分布
領英《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則顯示,從AI行業細分領域來看,基礎層的人才需求量大,包括軟件、算法、機器學習等;從技術層看,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對人才需求較大;而從應用層看,處于風口的機器人行業對于相關領域人才需求量最大。
3、結語
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引領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能+X”復合特色專業、編寫50本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建設50門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仍將蓬勃發展。
關鍵詞: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