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敲定470億美元《芯片法案》!臺媒:難望美亞項背!
2023-04-19 11:41:55 EETOP歐盟周二敲定價值430億歐元(470億美元)芯片補貼計劃的最后版本。歐盟內部市場專員蒂埃里·布雷頓當地時間4月18日表示,歐盟已就《芯片法案》敲定了一份臨時協議。
根據歐盟理事會官網刊登的新聞稿,該計劃將耗資430億歐元(約合470億美元),其中33億歐元來自歐盟預算,旨在把歐盟芯片產能從目前占全球10%提升到2030年的20%,追趕上美國和亞洲的發展程度。待歐洲議員和歐盟會員國通過,再發布于官方公報后,歐盟芯片法即成為正式法律。
不過臺媒分析,這樣預算規模不算大,且本地缺乏高階芯片市場,再加上官方繁復的作業程序,恐怕有礙歐洲在這領域追趕美國和亞洲的努力。
歐盟芯片法旨在吸引世界先進的半導體廠商在歐洲建廠,使歐盟到2030年在全球的比重翻倍達到20%,不過這樣的投入規模尚不及美國的520億美元。
此法目的在確保本地區的關鍵零組件供應。新冠肺炎疫情封控造成零組件嚴重短缺,從手機到汽車和冰箱等各類產品生產都受到影響。此外,歐盟芯片法也希望減少對亞洲的依賴。
立法完成后有助歐盟成員國政府提供資金,英特爾(Intel)已表明意愿,選擇在德國新建超大晶圓廠,可享68億歐元的補貼。
意法半導體也和格芯(GlobalFoundries)合作,臺積電正和德國薩克森邦就設廠事宜協商。
不過,研究公司Radio Free Mobile的Richard Windsor指出,歐洲的補貼沒有那么慷慨,遠大目標可能會因此受阻。他發布報告說:“補貼恐怕還是比亞洲低,這再度突顯半導體業目前一切全在于地緣政治有關,而非經濟因素。”他說:“來自亞洲的競爭將會讓歐美窮于應付。”
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Christopher Cytera表示,歐盟除了加入補貼競賽之外別無選擇,歐盟芯片法是好的開始,但歐盟應發揮自身的芯片制造優勢。
荷蘭商艾司摩爾(ASML)在手機和車用最新芯片的制造設備方面居于主導地位,德國廠商蔡司(Zeiss)在鏡頭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比利時商索爾維(Solvay)和德國巴斯夫(BASF)是關鍵化學品供應商。
但業內專家說,歐盟監管的繁復作業要求得到27個成員國的同意,這可能是一個問題。
Cytera說:“歐洲要想讓資金獲得批準,就必須經過所有成員國的同意。如果法國和德國從中受益,那就有點麻煩了。”
IDC Technologies分析師Anielle Guedes表示,芯片追逐競賽不僅涉及建廠,歐盟芯片法體認這點,重點也放在為未來培養專業人才。
荷蘭國際關系研究所的Rem Korteweg則指出,已經有跡象表明,半導體供應短缺的最壞階段已過,因此未來幾年可能面臨大量補貼導致供應過剩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