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胡揚忠、大華李柯:美國元器件,能替換就替換,替不了自己做
2019-10-10 09:53:11 雷鋒網
受約束的企業包括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科大訊飛、曠視科技、商湯科技、依圖科技,以及美亞柏科、頤信科技。
名單上的實體未經美國政府許可,禁止與美國企業開展業務往來。
此舉也引發了安防行業相關企業的較大震動,昨日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也相繼發布公告稱,擬披露重大事項,臨時停牌。
今日,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相繼召開了電話會議,數百家機構參與。海康威視總裁胡揚忠、海康威視高級副總裁、董秘黃方紅;大華董事、總裁李柯,董事會秘書、副總裁吳堅就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海康威視公告重點內容
海康威視一年多前就被美國國會議員聯名提議上這個實體清單,我們通過各種努力,熬了一年多,我們最終也還是上了這個清單,但是這一年多的時間還是給公司騰挪了很多空間。
一、被列入實體清單將產生的限制
美國商務部的決定于北京時間今天中午12:00生效。
列入實體清單受到的主要限制包括:從美國或其他國家進口美國原產的商品、技術或軟件受到限制;進口其他國家商品,如果美國管制物項的價值占比超過25%,受到限制;產品利用美國原產技術或軟件直接生產,或利用美國原產技術或軟件建設的工廠生產,受到限制。
需要特別進行澄清的是列入實體清單并不會限制以下行為:
1、 繼續向美國出口。海康威視沒有放棄美國市場的計劃,我們仍然會繼續開拓美國市場,繼續服務美國市場的客戶;
2、 為中國國內客戶或其他國家客戶提供海康威視的產品和服務不受任何限制,請所有海康威視的客戶放心,公司有能力保證持續、穩定的產品供應;
3、 除了受到限制的采購內容,海康威視其他方面的經營活動不受任何限制。
二、美國商務部將海康威視列入實體清單的理由
法律依據是《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15 CFR,第C分章,第744部分,第4號補編)指明實體被合理地認為涉及、或構成重大威脅被卷入或即將被卷入,任何有違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動。(此前被制裁的包括華為、中科曙光等等也是這個理由)
2019年1月,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海康威視主動聘請了美國律師Pierre-Richard Prosper先生、他也是美國的前大使、相關領域的專家,開展獨立的調查工作。
過去十個月中,Prosper團隊四次來到中國進行走訪,在新加坡與公司高管和董事進行了訪談和會議。Prosper團隊審閱和分析了公司的合規政策和程序、內控制度、治理架構、5個相關項目的大量文件。
在調查過程中,Prosper團隊就公司合規體系和治理架構指出不足,并向董事和管理層提出了全面的改善建議。公司管理層已經開始著手實施律師建議的改善措施。
目前,Prosper團隊沒有發現任何證據顯示海康威視在參與這些項目時有任何違反法律的意圖,也沒有發現任何證據顯示海康威視在知情的情況下積極參與了任何不合法行為。Prosper團隊正在對報告進行最終整理,預計在11月初完成終稿。
海康威視過去一年曾多次對美國制裁的消息回應媒體,都有提到“公平、公正”,因為美國是全球矚目的法治國家,我們希望得到一個法治國家和民主政府的公平公正對待。
海康威視從2018年的8月28日被美國國會反華議員聯名提議制裁,之后反復多次被美國國會反華議員提議制裁,但是,并沒有美國議員和政府部門真正關心海康威視有沒有做過不恰當的行為,制裁更像是美國政客游戲桌上的籌碼。
三、海康威視的供應鏈應對工作
一年多來,我們積極與美國政府部門聯系,努力澄清誤解。另一方面,基于供應鏈穩定性的考慮,我們加強了物料替代工作。
我們建立和完善了遵循全球主要經濟體出口管制規定的合規體系。對所有美國物料都做了梳理,全面開展了美國元器件的替代工作。
目前,絕大多數美國元器件都可以進行直接替代或通過新的設計方案進行替代,不會影響產品性能或影響較為輕微。
少量暫時來不及替代的物料,我們通過增加庫存來換取更長的替代處理時間。
還有少量物料,通過調整業務策略,由客戶自行采購,組合使用。
有些人擔心不能直接替代的物料會對公司產生較大影響,我們自己判斷影響的范圍比較有限,公司可以提供性能相同或相似的其他產品方案進行替代。
在保持產品核心競爭力方面,公司的態度非常堅決,芯片受限制,我們換芯片,換不了芯片的,我們換組件,換不了組件的,我們重新設計產品。如果有需要,我們自己設計芯片。
我們會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從產品、系統,到探測器、處理器,會向更基礎的領域投入研發資源。但我們依然會保持開放的心態,依然發展全球供應鏈體系。我們依然相信市場經濟。
四、關于公司業績預期
最后,關于2019年業績預期,實體清單短時間會造成一波沖擊,短期可能對公司業績造成一些波動,中長期來看影響會減小。公司將繼續保持穩健的經營策略,我們對公司中長期的發展抱有堅定的信念。
大華股份調研問答
以下是大華股份調研問答全文,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與編輯:
1、公司如何看待被列入實體清單?之前是否有一些預案,做了哪些準備和應對工作?被列入實體清單對公司海外市場有多大影響?
首先公司認為把大華列入到實體名單,是沒有事實依據的,公司也表示了抗議。
針對實體名單,公司也進行了一些準備工作,重點是保證業務的連續性。
從去年的中美貿易升級以來,公司也一直在關注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具體來說,公司絕大部分的器件是有一些替代方案的。少部分沒有替代方案元器件,也在解決方案上進行了一些應對,就是通過改變方案提供基本上相同的功能來滿足客戶的要求。
目前來看,公司基本上能夠實現供貨的持續性。
另外,公司也做了一些戰略備貨的準備,通過集成計劃的管理,在加大戰略備貨和元器件儲備的情況下,公司的存貨周轉率還是在不斷提升的。公司也更積極地在跟一些有這方面經驗的合作伙伴在溝通。
同時,針對這次事件,對海外的市場有多大影響,目前還不好評估。
公司目前也在積極跟客戶進行溝通,另外公司的海外業務覆蓋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相對分散。
不過,從前期一些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廠家的實際情況來看,并不是在每一個國家的業務都會受到影響。在公司已經溝通的部分區域,客戶還沒有太大反應。
對于美國本土的一些客戶,公司也在盡最大努力與客戶進行溝通,來實現在當地業務發展的持續性。
對大華來講,公司早期的業務都是以貿易模式為主的,以FOB和OEM模式為主。近幾年,也在一直在做業務的轉型。
整個海外市場的空間還是巨大的。從智慧物聯這個角度講,公司在海外也在逐步形成面向政府事業部門的解決方案,包括SMB的一些小場景的業務加載,這些都會能夠幫助公司在海外的業務持續增長。
2、目前公司產品中,美國原器件的占比情況是多少?對短期的業務,或對今年、明年的收入上會不會有影響?對未來的向智慧物聯轉型的規劃,是否會有影響?
首先,北美元器件目前在公司總額中占比大約為10%。整體業務中,主要集中在后端處理上,包括CPU、GPU、FPGA,及部分的模擬器件。
對于這些,公司已有了一些替代策略。如針對美國比較領先的CPU廠家,其單核處理能力較強,在短期內找不到單核處理能力相當的替代品的情況下,公司可以采用多和并聯處理的模式,達到相應的功能。并且,能保證成本一定程度上可控。另外,中國的一些芯片公司也在推出一些單核處理能力比較強的芯片。
另外,對于需要改產品設計方案的物料來講,公司的備貨周期至少都是一年以上。這也給公司留下了足夠的時間,甚至部分有兩年以上的備貨周期。
從去年開始,公司對貿易戰也有所籌備。在產品更新換代中也在逐步減少受影響的元器件的占比。目前通用型的產品,半年內是不會有任何影響的,在這半年內我們也有信心實現公司方案的測試。方案的設計基本已經完成了,之后主要是做方案的驗證和測試。
針對短期業務,以及營收上的影響,對公司業務的影響并不大,不過,今年和明年的收入預期可能會有一些影響。
部分客戶在此之后,可能下單會有延遲或需要重新討論方案,所以短期的影響可能會有,但總體來說,從目前溝通情況來看,還是可控的。
另外,我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實體名單的出現,對公司不一定是個壞事情,甚至可能進一步加快公司在產品的替代和驗證、自身能力及合作生態豐富上的一些進度。
公司從去年推出HOC架構之后,提出了全智能、全感知、全計算、全生態的能力,未來公司的產品規劃也會圍繞著AIoT智聯網。
另外,就是建立面向客戶數據價值鏈的閉環。公司會基于大數據、云,軟件平臺的架構及數據算法、數據建模等方面的能力,持續提升行業中的競爭力。
到大華營收達到500億時,我們相信營收結構會相比傳統的視頻監控,有更多的變化。
總體來說,這可能對整體戰略發展是一個強心劑,而不是一個反作用。近兩年來,大華的財務指標都是圍繞著公司的健康發展再做優化,包括公司的現金流、產品毛利、資產的存貨周轉等。
3、被列入實體名單,對安防市場競爭格局會不會有影響?包括對安防的整個的業務模式?其他沒有列入名單的安防廠商會不會因此在海外受益?
其他廠家是否會受益,大華這里不方便做直接的評價。
那么對于安防產業,從行業的角度說,安防并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產業,它只是一個技術維度下的小而美的產業。
因而,目前安防開始越來越向頻物聯產業發展,吸引了很多廠家和AI獨角獸進入,醞釀著巨大的市場。大華認為這個大勢不會變,因而,實體名單的影響并不大,只是會引起短期的波動。
另外,基于公司在行業中的多年積累,尤其是在視頻的專有云,以及硬件,AI算法軟件架構能力的持續投入,和形成的對客戶業務的理解,我們也有信心。
大華未來的業務戰略是兩條腿走路,就是碰數據、碰業務。
基于面向客戶價值的成功,來實現從感知層到業務層的一個閉環的管理。同時,公司以生態的邏輯來建設未來的發展,也就說未來沒有一個廠家能壟斷市場。
大華想成為一個生態公司,能通過架構上設計的靈活性和對業務的理解,形成在不同的場景下的合作關系。
另一方面是公司在感知層的AIOT的業務上的積累,包括基于云架構的視頻、語音能力、大數據的建模算法、軟件平臺的客戶應用層的一些能力,來形成大華在產業內的發展優勢。
4、安防經營層面的行業景氣度情況如何?公司Q3、Q4季度整體的需求是怎樣的?是否需要調整全年的業績目標?
從公司參與招標的情況,以及公司在手的訂單來看,目前第三、四季度是在回暖。而在對整體的業績目標上,公司還沒有做業務目標的調整。
應該說,地方財政的壓力,及他們的業務方法,可能對公司本身在一些項目上的融資能力、綜合建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的項目偏向簡單提供產品,現在可能也涉及規劃和設計,項目的周期拉長、回款的模式、交易的模式也會更復雜。
但公共安全還是政府的剛需。從智能國家的數字城市的建設來看,大數據中視頻和圖像數據也是占比非常大的。
因而,業務發展的空間,公司認為還是在快速放大的。但由于項目的操作的復雜性和業務的復雜性、對公司能力的要求、業務操盤和招標形態的轉型,都會讓項目可能短期來看,會有一些延遲。
另外,To B產業上,是大華今年增速最快的一個板塊。目前To B產業越來越多的嵌入到客戶的運營中,所以在很多行業中,經常會提到視頻物聯。未來到2023年,按照咨詢公司的數據,未來會有7000億美金的市場,大華也在觀察和挖掘。
去年公司開始做的物流產業,公司還有一些小產業也發掘了很多的機會,包括SMB的應用場景的發展,我們認為都會對公司的業務帶來一些可期的增長。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關鍵詞: 大華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