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DRAM 廠落腳武漢左拉美光海力士合作右挖臺灣人才墻角
2015-06-18 08:51:16 technews科技新報先前即報導,中國積極發展 DRAM 產業,將選擇一個省市設置本土 DRAM 廠,近日科技新報取得進一步消息,據中國業內人士表示,DRAM 廠最終將落戶武漢,并由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負責 DRAM 廠設廠事宜,消息來源進一步透露,新廠將由上海中芯國際營運長趙海軍所主導,回溯歷史,2006 年武漢新芯建廠之時,武漢市政府曾委托中芯國際代管,也讓這項傳聞更加耐人尋味。
而可能挑動臺灣敏感神經的是趙海軍的背景,趙海軍在入主中芯之前,為臺灣 DRAM 廠茂德技術發展暨產品本部兼大中華事業部副總裁,在中國發展半導體用人孔急當下,大挖臺灣人才、團隊的消息已不是新聞,據悉,中國已與前茂德團隊接洽,同 樣被視為挖角目標的還有臺灣瑞晶團隊與華亞科、南亞科人才,然目前仍在洽談還未有更多細節流出。
以過往狀況來看,中國挖角給薪并不手軟,2012 年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中國面板廠就以 3~4 倍薪水挖角臺灣面板人才,除了重金,股票也成了誘因,據聯合晚報 2014 年 10 月披露的消息,中國半導體大廠以年薪 250 萬、150~200 萬未上市股權,約聯發科工程師兩倍的條件搶人。
中國發展 DRAM 的難點一為人才二就是技術,除了大挖臺灣人才,傳出目前中國也循展訊與英特爾合作模式與美光、SK 海力士洽談技術合作,據悉后者表示具高度興趣。
中國發展 DRAM 漸漸在人才、技術尋求突破點,即便影響可能在 3~5 年之后,但當此時臺灣重要的人才資產流失、未來技術優勢可能也不再明顯,能靠什么與中國拚搏?紅潮進逼臺廠警鈴大響,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端看臺灣政府與廠商的智能了。
延伸閱讀:中國 DRAM 策略方案呼之欲出,技術來源、研發團隊與IP 智財是關鍵亦是挑戰中國政府扶植 DRAM 產業,看地方政府明爭暗斗搶食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