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ARM架構如何搶占企業級應用?
2013-08-16 11:49:57 本站原創隨著數據中心能耗危機愈發突出,一直應用在移動終端領域的ARM芯片因為在功耗方面具備明顯的優勢,也開始向桌面端和數據中心領域進軍。
盡管ARM芯片來勢洶洶,讓x86架構也感受到了一定的危機,但ARM的優勢依然還是在能耗方面,在性能上與x86抗衡還尚需時日。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企業級市場,ARM架構還只適用于特定的服務器領域,尤其是那些服務器用量較大,對成本和功耗非常在意,應用相對簡單,不需要密集計算或大內存的大型數據中心,如某些Web 2.0企業。
因為部署的量往往巨大,如果企業預算充足,而且有較強的Linux技術積累和服務器定制經驗,有能力去研究和測試這類服務器,投入產出比也相對較高,而且比較容易得到ARM公司及其他芯片廠商的支持。
雖然說ARM架構進入主流化的應用還為時尚早,而且這其中還需要長期的測試、評估和驗證過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ARM架構本身已經給企業IT環境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在企業級應用環境中,最明顯的產品應用體現在瘦客戶機和微服務器上。
在商用領域,作為輕量級的PC主機,瘦客戶機對ARM芯片的接受也許并不會讓人感到太多意外,在傳統PC領域,高通所代表的ARM陣營開始正面挑戰x86陣營,現在已經出現了采用ARM芯片+安卓系統的瘦客戶機,隨著技術的提升,ARM陣營處理器的性能表現已經讓上網本、筆記本廠商蠢蠢欲動。
ARM架構因為結構精簡,在效率和功耗表現上稍占優勢,可負擔高密度計算的大核與可負擔低密度、低負荷的小核混搭而成,這種架構使得它在閑置和低負荷狀態時的能耗更少,所以在結果上來說,在功耗和續航能力上,ARM架構取得了明顯的領先。
反觀x86架構,它雖然也可以根據負荷強弱來動態調整芯片的頻率和功率,但在低負荷使用時的功耗依然過大、發熱依然較高,所以造成了x86芯片在續航能力上出現了明顯的短板,也正因為如此,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領域,ARM具有明顯的性能和續航優勢。
除了廋客戶機,ARM對服務器領域的沖擊要更加顯而易見,幾乎所有的服務器廠商都表達了對于ARM芯片的友好態度,服務器廠商進軍ARM服務器市場的腳步也越來越清晰,在高漲的需求下,可以說推出ARM架構的商用服務器只是時間問題。
惠普、戴爾都宣稱已經開始著手ARM服務器產品的研發,戴爾表示,已經有制造ARM架構服務器的計劃,但由于目前軟件部分配套還不成熟遠遠跟不上,因此不會很快推出實際產品。
相比于戴爾ARM服務器的計劃,惠普ARM服務器產品已經提上日程,雖然惠普推出的首批低功耗服務器MoonShot仍然基于英特爾的凌動處理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惠普還將推出基于ARM的低功耗服務器。
惠普已經建立實驗室,用于指定的客戶測試其第一批應用ARM處理器的低耗能服務器產品,早期的客戶將主要是對于低耗能概念的驗證,接觸到的是惠普Redstone新平臺下低耗能系列服務器產品。
不難看出,在性能上還只能滿足一些基礎的接入端和web應用,在軟件生態系統上也相對匱乏,但是ARM在企業級市場的應用潛力已經被越來越多的IT廠商看到。
值得強調的是,ARM架構在價格和性能之比與能耗和性能之比這兩方面非常出眾,而且價格和能耗也是構建一個云計算中心非常重要的兩個因素,因為在一個云計算中心中會有海量的服務器,由于其巨大的規模,使其不論在服務器的購置成本,還是在能耗方面,都開支很大。
盡管還沒有正式商用的產品版本推出,但是相信隨著64位的ARM處理器推出,也將開啟服務器廠商搶占ARM服務器市場的一個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