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IT行業,他的名字就是硅谷精神的象征。他親手締造了芯片巨人英特爾,造就了芯片巨人數十年的輝煌,引領著整個芯片與PC行業前行,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時代》雜志1997年年度人物
1936年9月2日-2016年3月21日,格魯夫從一個匈牙利難民,成為芯片巨人英特爾的奠基者與領軍人,直至榮膺《時代》雜志1997年度風云人物。他的傳奇一生無疑是美國夢的最好范例。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是他的名言。在喬布斯之前,格魯夫是硅谷的旗幟人物。他與喬布斯的人生,也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他執掌下的英特爾與喬布斯的蘋果,在企業發展道路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他強硬爆裂又極具煽動性的領導風格,也是喬布斯的標志之一;甚至,他和喬布斯都曾經患上癌癥。他比喬布斯早出生十九年,卻又晚離去五年。只是喬布斯在譽滿天下時溘然長逝,而格魯夫則在退隱多年之后平靜告別。
他曾經獲得全球最嚴厲老板的“美譽”,在硅谷打造出了狼性文化。他的威懾力在英特爾內部無所不在,讓員工戰戰兢兢拿出125%的工作效率,讓他的企業保持著極強的執行力與競爭力。有人評價,“如果是他母親犯錯,格魯夫也會毫不猶豫地解雇她”。因為員工開會遲到,格魯夫暴怒之下掄起棒球棒猛砸會議桌。他甚至對犯錯的女下屬怒吼:“如果你是個男人,我早就打斷你的腿!”
英特爾三位一體:格魯夫(左)、諾伊斯(中)、摩爾(右)
從匈牙利難民到英特爾船長
如果人生也分春夏秋冬,那么格魯夫人生的前二十年幾乎都是嚴酷的冬季。苦難的前期經歷,打造出格魯夫堅毅好斗、絕不放棄、無比謹慎、控制一切的性格,為他未來職業生涯的輝煌奠定了基礎。
四歲的時候,他被傳染了猩紅熱,鬼門關里走了一遭;八歲的時候,納粹德國在布達佩斯大肆搜捕猶太人,他和母親東躲西藏撿回條命;二十歲的時候,匈牙利爆發十月革命,蘇聯坦克開進布達佩斯,他坐船偷渡出境,一路流亡到美國。正如他在自傳《游向彼岸》中回憶的那樣,格魯夫來到了一個全新的大陸,翻開了自己人生的全新一頁。
但剛到美國的時候,格魯夫說英語磕磕絆絆,帶著濃厚的匈牙利口音,課堂上聽不懂名詞術語。只是,已經經過了那么多磨難,這點困難又算得了什么。格魯夫的大學老師回憶說,“他對知識的渴求,就如同兒時對食物的饑渴感一樣強烈”。最后他克服了結巴的英語,以幾乎全A的成績順利大學畢業,而后進入知名學府伯克利大學拿到博士學位。
1963年,格魯夫進入硅谷仙童半導體公司,四年之后成為研發副主管。在這四年時間,格魯夫成為了集成電路領域的專家,甚至還寫了一本大學教材《物理學與半導體設備技術》。1968年,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共同創辦了英特爾,格魯夫隨即也離職加入了他們,成為了藍色巨人的第三位成員。
雖然他是在英特爾成立那天加入,但他卻并沒有貪求共同創始人的榮譽。不過,格魯夫與兩位創始人一道,被視為英特爾輝煌“三位一體”的重要支柱。從最初的工程總監開始,逐步擔任英特爾首席運營官、總裁、CEO以及董事長。在英特爾一路成長為全球IT行業領頭羊的道路中,格魯夫的領導才能體現地淋漓盡致,成就了自己和英特爾的共同傳奇。
毫不夸張地說,是格魯夫帶領英特爾渡過諸多難關,奠定了微處理器的業務基石,打造了今日的行業霸主地位。在他效力的三十年間,英特爾營收從第一年的2672美元一直增長到1997年的208億美元。1987年到1997年,格魯夫擔任英特爾CEO的十年間,每年返還給投資者的回報率高達44%。這個小個子猶太人成為了全球商業領袖仰望的一個傳奇。
格魯夫的經典著作《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時時警惕變化,從不害怕挑戰,勇敢面對困難,主動選擇調整,是格魯夫最為人稱道的領導才能。1979年,擔任總裁的格魯夫從當時芯片行業巨人摩托羅拉手里搶下了2500家客戶,其中就包括了電腦巨人IBM。但進入八十年代,隨著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在日本低價產品的沖擊下,英特爾的存儲芯片遭遇困境,陷入了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
1985年,格魯夫果斷放棄了主營業務存儲芯片,將英特爾業務重心轉向屬于未來的微處理器。正是這一壯士斷腕的果敢決策,成就了英特爾全球微處理器霸主的地位。如果說摩爾提出了“摩爾定律”,那么是格魯夫讓這一定律變成了現實。1992年,英特爾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在英特爾的成長道路上,格魯夫始終保持著警惕,一直壓制著他們的對手。
越是在關鍵時刻,格魯夫越是冷靜決斷。在英特爾兩位創始人性格溫和的情況下,格魯夫的雷厲風行和果斷決策就顯得尤為關鍵。1994年,英特爾奔騰芯片出現嚴重缺陷,一度遭到IBM的全線棄用。在公司陷入恐懼中,格魯夫果斷耗費了近5億美元,召回所有芯片進行重新設計,挽回了這次災難性的危機事件。
在英特爾順利度過難關之后,格魯夫卻遭遇到了個人的又一大打擊。1995年,58歲的他被診斷出前列腺癌,不得不進行化療。但比喬布斯幸運的是,格魯夫早早發現病癥,又及時進行治療,最終得以康復重新回到工作崗位。1997年隨著英特爾的如日中天,格魯夫成為《時代》雜志的年度風云人物,登上了自己人生的頂點。一年之后,已過花甲之年的格魯夫選擇了激流勇退,結束了自己在英特爾長達三十年的輝煌經歷。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一書,是格魯夫對自己商業生涯的完美總結,也是當代管理學的經典之作,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企業管理者。格魯夫用自己三十年的領導經歷,講述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無論取得怎樣的成功,都不能滿足現有成績,必須居安思危時時警惕可能的市場劇變,否則就可能遭到市場的無情淘汰。
即便是在二十年后的今天,這部書的核心理論依然適用。“我常常篤信‘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只要涉及企業管理,我就相信偏執萬歲。企業的繁榮中孕育著自我毀滅的種子,你越是成功救越容易遭到對手的攻擊,最后可能一無所有……為了自己的生存,公司所有人員都必須一直處在偏執狀態……穿越戰略轉折點為我們設下的死亡之谷,是一個企業必須經歷的最大磨難。”
科技行業在不斷變化,硅谷企業在不斷更替。或許,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從格魯夫到喬布斯再到馬斯克,硅谷每個年代都有一位偉大的偏執狂,顛覆著這個世界不斷改變,引領著他們所在的行業不斷前行。
再見,格魯夫,曾經的硅谷旗幟,曾經的偏執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