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制造商奔馳(Mercedes-Benz)計劃削減成本,向 3 萬多名員工提供遣散費。據德媒報道,若員工自愿離職,奔馳將依據工作年限支付超過 50 萬歐元(約合393萬元)的遣散費。德國汽車制造業正在進行結構性轉型,各公司采取了不同策略來應對挑戰。奔馳在今年 2 月宣布,到 2027 年將削減 10% 的生產成本,并會把生產業務轉移到勞動成本較低的國家,但不會關閉德國境內的工廠。根據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道,德國奔馳的目標是在 2027 年節省 50 億歐元。為實現這一目標,這家總部位于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的汽車制造商正在削減產量和銷量,其中包括減少德國公司的行政職位。《商報》指出,由于員工受法律保護享有解雇保護權,奔馳無法在 2034 年底前進行裁員,因此奔馳必須向員工提出 “有吸引力的” 方案,促使員工自愿終止勞動合同。《商報》透露,奔馳將在 4 月底向德國公司的 3 萬多名員工發出單獨的書面方案,公司針對部門主管及以上的管理人員制定了單獨的裁員計劃。整個遣散計劃的執行時間從今年 4 月持續到明年 3 月。在奔馳公司的內部網站上,員工已能夠大致計算出若自愿離職可獲得的遣散費數額。內部資料顯示,對于一位55 歲的團隊負責人,月薪約為9000歐元(約合7萬人民幣),工作30年,可以拿到超過500000 歐元(約合393萬元人民幣)的遣散費。《商報》還舉例稱,一名在奔馳工作年限超過 20 年、每月稅后薪資為 7500 歐元(約合人民幣 5.9 萬元)的 45 歲職員,將可獲得約 30 萬歐元(約合人民幣 236萬元)的遣散費。一名月薪約 6000 歐元的 35 歲奔馳員工,若選擇更換工作崗位,也可以獲得 10 萬歐元(約合人民幣79萬元)的補償。

《商報》指出,奔馳提出的 “渦輪式” 遣散方案有效期至今年 7 月 31 日,該方案針對生產領域以外的員工,且要求是 “雙重自愿”,即不愿意接受遣散的員工可以拒絕,而奔馳作為資方,也有權拒絕員工的自愿遣散申請。通過投入高額遣散費來精簡人員配置,奔馳首席執行官康林松(Ola Kaellenius)和公司董事會成員今年推出了奔馳的 “進階展演”(Next Level Performance)成本節約計劃,希望將奔馳打造成一家結構精簡、高效的公司。德國汽車制造商希望 “從根本上進行審視,并重新設計” 公司的結構和流程。除了奔馳,包括德國大眾(VW)汽車也向自愿離職的技術職員提供了類似的高額遣散費。汽車專家皮珀(Jürgen Pieper)在接受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采訪時指出,目前德國汽車制造商在國際競爭中沒有明顯的特殊優勢,但都 “高度重視成本”,在反復權衡中制定合理的策略方向,未來將重點聚焦于電動汽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