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科大訊飛、商湯等5大AI國家隊的一次“集體工作匯報”
2019-05-11 09:11:53 雷鋒網此后,不到一年時間(2018年9月20日),AI獨角獸商湯科技也順利入選,成為第5家。
依托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設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科大訊飛公司建設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商湯集團建設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而在5月10日于蘇州舉辦的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上,這5家企業首度集體亮相,并分別就各自的開放創新成果做了一次總結(從技術設計到商用落地,再到未來前景),相當于一次集體的“工作匯報”。雷鋒網在現場予以報道。
在企業匯報之前,有一個環節是科技部高新技術司梅建平副司長的講話。
他談到,2017年是我國AI真正被重視起來的起步之年,各方都要求匯聚力量強化對AI的研究和技術支撐。由于AI在眾多新興技術里面有頭雁的作用,對社會各領域的滲透性很強,加快發展新一代AI至關重要。于是才有了2017年11月的4大家、2018年加入了商湯。這些企業在引領行業、資源共享、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上起到積極作用。
科大訊飛匯報智能語音平臺進展
匯報人是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胡國平。
他首先從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平臺的演進講起。科大訊飛早在2010年就發布了“語音云”,2012年發布首款中文語音交互技術“訊飛語點”,2015年發布“語音轉寫”新技術,此后每年都保持極強的技術更新。他指出,科大訊飛在語音技術上的技術沉淀非常之久。
隨后,胡國平展示了一張智能語音平臺的總覽圖,對API平臺及能力星云、iFLYOS平臺及其之上的生態運行做了闡述。如圖:
胡國平指出,目前智能語音平臺已共享了170+AI能力。
語音合成上,有幾個亮眼的數字:300個語音合成音庫、35萬+個接入應用數、10萬+個人音庫、日服務次數10億+、企業定制音庫90+。
語音識別上,錯誤率連續6年相對下降30%以上。
方言識別上,持續突破,覆蓋23種方言,相比2017年提升23%。
此外,在語音識別、語義理解、機器翻譯上既做到了定制化也獲得了諸多國際大獎。
iFLYOS平臺上,已具有180+技能,85+內容,包括海量音樂、語音播報等,把開發者的開發效率從此前一周提升到1小時。
用戶數和使用量的增長,如圖。基本上增長都來自智能硬件、購物、通訊社交、運動健康、游戲、理財和教育。除此之外,科大訊飛的AI開發者大賽、AI大學、1024開發者節都為平臺增分不少。
商湯科技匯報智能視覺平臺進展
匯報人是商湯科技集團副總裁、商業與數據洞察事業群總裁沈徽。
沈徽表示,智能視覺開放創新平臺自2018年開始投入建設,基礎是中國原創核心技術。而商湯科技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在技術研發上通過超算系統、訓練系統智能視覺工具鏈等與國際水平保持同步,在應用上促進智能視覺技術與商業結合(不是僅僅待在實驗室里),在行業帶動上,結合教育事業進行AI的國際化人才體系建立。
商湯最核心的技術平臺是SenseParrots深度學習平臺(商湯自建),支持超深學習、超大數據學習、復雜關聯應用(模型串在一起完成端到端的場景)。
GPU超算集群上,2015年以來實現暴增,最新數據是2018年的14000+片。
AR發展方面,已進入從底層引擎到手機廠商最后到用戶的生態上下游,不僅提供垂直行業AR增強開發包,還有AR內容創作平臺。
此外,以計算機視覺為主,商湯還研發了多傳感器融合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如圖。
為進入到當前火熱的智慧城市建設,商湯還有一個城市級智能視覺產品與技術生態,分為基礎設施(深度學習、GPU超算中心)、終端(AI芯片、SenceDLC)、引擎(方舟智能視覺開放平臺)和應用(人臉大數據、視頻結構化、人群分析)四大部分。此外,在AI教育方面,商湯尤為關注,從教材出版、教師培訓、學生在線培訓、AI競賽、AI認證等都有相應方案。
百度匯報Apollo自動駕駛平臺進展
匯報人是百度自動駕駛事業群的張碩。張碩重點談到百度自動駕駛四大生態:硬件、教育、城市、開發者。她表示,自2017年4月百度宣布Apollo全球開放計劃以來,已總計發布過7個版本。如圖:
Apollo的教育生態同樣也日益成為重點。從高校合作,到提供具體的教材可見等產品,智能駕駛產學研的氛圍極為濃厚。如圖:
此外,出行乘用車的合作上,目前百度與新石器、酷哇掃地車、一汽紅旗都有深度合作。2019年與一汽紅旗L4乘用車用于出行服務。如圖:
自動駕駛車路協同(車端、路端、通信鏈路),主要進行城市/高速公路V2X智能化改造,目前能結解決54%單車智能在路測中遇到的問題,減少62%單車智能的接管數。
張碩表示,車路協同既是升級自動駕駛的落地方式,也是今后5G的一種絕佳落地方式。
阿里巴巴達摩院匯報城市大腦視覺智能進展
匯報人是阿里巴巴達摩院城市大腦實驗室技術總監金仲明。他首先回顧城市大腦的產生,即AI+算力對城市數據進行感知、分析、決策后產生的價值,是城市治理模式、城市服務模式和城市產業模式的新突破。
據了解,在城市大腦背后的技術架構上,分布著4大平臺:應用支撐平臺、智能平臺、數據資源平臺、一體化計算平臺。涉及與城市交通、醫療、城管、環境、旅游、城規、平安、民生八大領域有關的計算能力、數據算法、管理模型等。
在城市大腦AI開放創新平臺構成上,最底層是數據源,往上就是飛天等平臺,再往上就是AI視覺計算平臺(城市大腦最核心的一部分),AI視覺平臺包括數據接入、批量計算、流計算、模型調動、模型量化、視覺搜索、綜合搜索圖譜及測算等,再往上就是數字平行世界等數字孿生的生態,最上面的才是行業應用,包括交通、安全、市政等等。
對于城市大腦,阿里云和達摩院都對其做了更多新技術的加持。比如5月9日達摩院發布的“數字平行世界”視覺智能引擎,就是很好的證明。數字平行世界的核心技術是3個:視覺理解從2D到3D,視覺推理從3D到4D,加入智能搜索,和BIM系統深度對接。
以車流人流預測技術為例,城市大腦對交通流進行建模,并將多路視頻聯合分析,將傳統的城市大腦視覺技術做了一次全新升級。
騰訊匯報醫療(影像)平臺進展
騰訊覓影是騰訊公司首款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在醫學領域的AI產品。“騰訊覓影”由騰訊互聯網+合作事業部牽頭,聚合了騰訊公司內部包括AI Lab、優圖實驗室、架構平臺部等多個頂尖人工智能團隊的能力,把圖像識別、大數據處理、深度學習等領先的技術與醫學跨界融合研發而成。
楊昊臻表示,覓影團隊目前有眾多AI科學家的助陣,保障醫學成果最優轉化。比如現任騰訊優圖 實驗室杰出科學家、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工程系終身教授賈佳亞、騰訊AI Lab AI+醫療專家研究員姚建華、騰訊優圖AI醫療總監鄭冶楓等。
在分類上,覓影主要是分成AI影像平臺和輔助診療兩塊。其中,AI影像平臺主要關注5大病種(結直腸癌、肺癌、乳腺癌、宮頸癌和眼底多病種)。
以乳腺癌為例,該病種特點是良性和惡性圖片差別不明顯,既要看乳房整體文理又要局部看是否有腫瘤。根據測算,其對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識別正確率)達到87%,對良性腫瘤的特異性(識別正確率)高達94.5%。此外,覓影眼底疾病篩查AI系統凝聚多中心數據資源,支持7大常見眼底疾病與20余種罕見眼底疾病的監測,實現眼底病種全覆蓋。
而在輔助診療上,覓影的技術思路是“讓AI像醫生一樣懂醫學、會看病”。懂醫學就要做到構建醫學知識圖譜(專業數據、醫學文獻),會看病就要做到理解病情(學習診療技能、經歷大量案例),最終在成為“普通醫生”后向“專家”邁進。
為此,覓影有著強大的診療知識庫儲備。如圖。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