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唐裝,中文開場!黃仁勛鏈博會演講實錄
2025-07-16 12:47:08 EETOP7月16日,黃仁勛脫掉標志性的皮衣身著唐裝出席了第三屆鏈博會。
在開幕式演講環節中,黃仁勛一度嘗試用中文開場,他說,“我在美國長大,學到了很多漢語。”然后他又自嘲中文不好,不想折磨在場聽眾,隨即切換成英語模式。
黃仁勛表示,英偉達始于GPU,在發展的過程中打開了通用計算的大門,為人類的AI奠定了基礎,“從Kepler架構,到最新的Blackwell架構,英偉達在人工人工智能計算方面取得了進步。 我們的系統和算法歷經了成百上千次的迭代,讓英偉達成為一個驅動全球AI生態的計算平臺。”
黃仁勛在演講中特地強調了,2016年,親自參與為OpenAI贈送全球首臺DGX-1超算的細節,當時OpenAI還是一家不起眼的初創公司。
在黃仁勛看來,人工智能已經徹底地改變了各行各業,中國公司在人工智能產業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為黃仁勛在鏈博會上的演講全文(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有調整):
我很榮幸出席鏈博會,中國供應鏈是一個奇跡,這也是我首次有機會向供應鏈企業展示、介紹英偉達。
我在美國長大,學到了很多漢語,但是今天要用中文演講,我非常緊張。
各位來賓、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這次來到中國。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鏈博會,規模非常大,氣氛也很熱烈,充分體現了中國對創新的堅信,并激勵了工匠精神的繁榮。
我現在要用英語講完我的演講的剩余部分,不會在剩下的時間里折磨你們。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這里。
這一切始于很久以前。英偉達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型初創公司,我們為PC產品帶來了3D顯示技術,因此催化了世界上最大的娛樂產業之一的PC游戲產業,這令人自豪。
我們的成就建立在先驅者的基礎上,1999年,我們首次開發出了GPU硬件——全世界首個可編程圖形處理器,打開一扇新的大門,進入到一個加速計算的新時代。將GPU轉換為通用計算引擎,這為AI時代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數十年前,英偉達GPU的問世,點燃了人工智能的燎原之火。在此之前,相關軟件都是基于CPU來運行,而現在,AI的學習都基于GPU的并行計算,這是一種轉變,從人類編程的邏輯,轉換成機器學習智能,同時也是計算機產業的重啟。
2016年,英偉達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注:2016年,黃仁勛親自為OpenAI交付全球第一臺DGX-1),我也參與了交付的工作,交付對象當時還是位于美國舊金山的一家小型、不為人知的初創公司,當時他們在做AlexNet的相關探索。
從Kepler架構,到最新的Blackwell架構,英偉達在人工智能計算方面取得了進步。 我們的系統和算法歷經了成百上千次的迭代,讓英偉達成為一個驅動全球AI生態的計算平臺。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每一個行業,這其中包括科學研究,也包括像中國的一些標志性的平臺,比如微信、支付寶,還包括路上行駛的自動駕駛汽車,以及人們手中的智能手機,這些都是人工智能的力量,我很期待它在醫療影像診斷技術的應用,這將會改善全球的醫療保健能力。
中國的開發者、創業者正在推動AI的快速創新,現在有100萬名開發者投身這一領域,像DeepSeek、阿里巴巴、MiniMax、百度,他們開發的產品都是世界級的,推動了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
中國的開源AI是全球進步的催化劑,以至于全世界各個行業都有機會加入到AI革命當中,開源很關鍵,對人工智能的安全也至關重要,所以我們需要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的全球國際標準合作。
今天,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基礎設施,就像AI革命之前,電力和互聯網的重要性一樣。
從供應鏈的角度看,它改變了我們構建和運輸物品的方式。目前,中國有數百個模擬數字孿生的研究項目,用于設計、優化工廠建設,很多機器人是通過英偉達的Omniverse訓練出來的,這是一個虛擬世界,可以有效保障安全。下一波能夠理解物理世界,并且執行任務的AI將在10年內出現,它將徹底改變現有的工廠模式,與人類并肩工作,制造智能產品。
人工智能將改變每個行業、公司產品和服務,并引發新的工業革命和增長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