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儀器慕尼黑上海電子展:技術創新引領汽車電子、機器人與能源基礎設施未來
2025-04-18 13:55:15 未知4月15日的德州儀器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媒體分享會上,德州儀器中國區技術支持總監趙向源向各位出席記者詳細介紹了德州儀器在汽車電子、人形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能源基礎設施以及邊緣AI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應用。
一、汽車電子領域的創新應用
德州儀器憑借在汽車領域數十年的經驗,已擁有超過7,000種車規級產品,全面覆蓋汽車電子系統的各個領域。這些產品包括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軟件定義車輛、車身電子裝置與照明、信息娛樂系統與儀表組、混合動力、電動和動力總成系統以及汽車中的48V系統等。德州儀器的創新技術和解決方案,助力汽車設計更加智能化、安全化。推出的LMH13000集成式激光雷達驅動器,通過延長30%的測量距離,提升了實時決策能力,實現了更快、更精確的物體檢測。此外,LMH13000還具備高集成度、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等優勢,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行駛提供了有力保障。BAW技術方面,德州儀器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如CDC6C-Q1汽車級低功耗、低ppm振蕩器,LMK3H0102-Q1汽車級PCIe?第6代兼容無參考時鐘發生器等。這些產品具有出色的抖動性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等優勢,滿足了汽車電子系統對高精度時鐘信號的需求。德州儀器還推出了優化升級的AWR2944P雷達產品,該產品具有更高的信噪比、更強的計算能力和更大的內存容量等優勢。同時,AWR2944P還集成了AI硬件加速器,提高了車輛安全性,擴大了檢測范圍,提高了角度精確度。
二、人形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的關鍵技術
德州儀器在人形機器人領域采用了氮化鎵技術,實現了更高開關頻率、更少外圍器件和更緊湊的電機-關節集成方案。這一技術為人形機器人的關節驅動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決方案。集成驅動系統顯著提升了能效,實現了小型化電機系統設計。針對人形機器人不同關節的功率需求差異,德州儀器特別開發了4000W小型化驅動設計方案,滿足了大功率應用需求。傳統通信方式存在線纜笨重、功耗高、集成復雜度高等問題。而德州儀器的單線以太網(SPE)技術憑借降低線纜重量、優化EMI設計和簡化系統架構等優勢,成為人形機器人多傳感器融合的理想解決方案。德州儀器提供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結合視覺、雷達等多模態傳感技術,確保人形機器人能夠精準、穩定地感知周圍環境。
三、能源基礎設施的高效與智能
德州儀器先進的功率轉換、電流和電壓檢測以及無線連接產品,加快了高效、可靠的光伏系統的開發。基于GaN的10kW單相串式光伏逆變器參考設計,通過高開關頻率提高了系統設計功率密度,實現了光伏板與電池的雙向交互和電網互聯。德州儀器的電池管理技術能夠準確地監控儲能系統中的電池狀態,從系統中獲取最大功率并幫助電池發揮最大功效。同時,德州儀器還提供集成保護和診斷功能的高精度電池監測器以及精確的電流檢測技術,保護高壓儲能系統及其用戶的安全。德州儀器的半導體技術為電動汽車充電樁提供了靈活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適用于3級電動汽車充電站的雙向雙有源電橋參考設計,通過雙有源橋(DAB)DC/DC轉換器實現了高效率的電力轉換和傳輸。
四、邊緣AI技術的廣泛應用
傳統AI計算存在實時性控制和數據隱私保護等局限性。而德州儀器的邊緣AI技術通過基于處理器的視覺AI和能源、機器人領域的AI應用,實現了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邊緣AI計算不僅提高了應用效率,還降低了數據傳輸和存儲的成本。在展示如何將AI技術應用于醫療領域的生命體征監測中,通過MPU硬件加速技術,能夠快速采集和分析ECG生命信號,實現快速判斷分類和緊急救護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