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被員工起訴!HR帶頭!
2024-11-14 10:27:59 EETOP訴訟最早由人才招聘總監黛博拉·霍溫頓(Deborah Howington)于今年8月提起。霍溫頓聲稱,她目睹人力資源部門創造了一個“對非亞裔員工和非中國臺灣員工的審查標準比同等情況下的亞裔員工(包括中國臺灣)更嚴格”的工作環境。從那以后,又有十幾名前臺積電員工加入了這起訴訟。
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工廠外景
臺積電預計將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從美國獲得116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其中包括66億美元的現金和50億美元的貸款。臺積電計劃利用這些資金在其位于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建設一系列晶圓廠。
“接受了60億美元的美國聯邦資金并選擇在美國競爭的情況下,臺積電必須遵守聯邦反歧視法,平等對待所有種族、國籍和公民身份,”原告的律師丹尼爾·科切恩(Daniel Kotchen)在接受《forbes》采訪時表示。“我們對我們的案子充滿信心,并期待在陪審團面前陳述我們的立場。”
臺積電拒絕就訴訟發表評論,但補充道:“臺積電非常重視多元化員工的價值,并在招聘和晉升過程中,不因性別、宗教、種族、國籍或政治立場等因素而有所偏向。我們尊重差異,并相信平等的就業機會能夠增強我們的競爭力。同時,我們為員工提供了多種渠道來表達意見,并致力于建設性地解決問題。”
訴狀中的指控包括,臺積電臺灣的人力資源團隊將已經過審核、能夠在美國工作的候選人的簡歷發送給美國分部,而美國團隊“僅根據這些亞洲/臺灣地區候選人的簡歷直接錄用,即使美國沒有發布任何職位空缺。”訴訟還聲稱,即便職位并不需要,招聘要求中也列出了需要普通話或中文語言技能的條款,而普通話的使用被用來排除不會說這種語言的員工,并限制他們的職業發展。
訴訟還指控,臺積電通過持簽證的臺灣地區的員工減少了美國工會工人的職位數量。
有多個報告指出,臺積電在美國難以立足,勞工實踐問題導致美國工人流失,并有“數百名”臺灣地區的員工被調往美國以趕上項目進度。與此同時,臺積電也在努力適應美國的工作文化。
今年10月,臺積電美國總裁里克·卡西迪(Rick Cassidy)表示,其鳳凰城工廠在早期測試中比臺灣地區的類似制造基地取得了4%的更高良品率,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目前,《芯片與科學法案》的資金撥付進程遲緩,美國政府正設定嚴格的階段性目標,以確保芯片制造商能合規使用公共資金。不僅臺積電尚未獲得該法案承諾的資金支持,就連美國的本土企業英特爾也同樣未能如愿。隨著拜登政府任期即將結束,以及前總統特朗普預計將于明年1月重返政壇,臺積電是否能順利獲得承諾的巨額資金支持因這起訴訟而增添了不確定性,最壞的結果可能是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