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自產芯片最快2025問世 英特爾18A工藝,聯發科面臨大挑戰!
2023-04-25 12:10:07 EETOP最近市場傳出Arm要自產芯片,供智能手機與筆電等使用后,外媒指Arm自產芯片將由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打造,變成英特爾晶圓代工客戶。將采用英特爾18A工藝,可以對標臺積電的2納米。
前不久,Arm計劃改變授權費模式,并調整其余授權費,計劃將授權費依據由依芯片出貨價格改成以終端設備出貨價一定比例,每支手機收取售價 1%~2% 授權費,提高營收獲利。Arm 似乎還不滿足,覺得賺的還是太少,所以開始計劃自產芯片,過去 6 個月招募工程師組成開發團隊,想自己打造芯片。此團隊不僅將領導下一代解決方案,且還會在Arm架構芯片之上創建全新IP。市場人士表示,Arm 最新芯片將更先進,提供智能手機和筆電等終端設備。
近期英特爾和Arm宣布達成協議,芯片設計者能采用Intel 18A先進制程打造低功耗處理器,首先聚焦移動設備,未來擴展到自動駕駛、物聯網、數據中心等。從時間節點和技術需求看,與 Arm 自產芯片計劃吻合。如果消息證實,市場預估英特爾代工的Arm芯片會在2025年后出現。
傳統上,Arm 向其客戶授權其指令集架構、其 CPU 或 GPU 的邏輯設計、其 CPU 或 GPU 的經過硅驗證的物理設計以及各種其他 IP 塊,不會自己生產芯片。Arm 過去曾與三星、臺積電等伙伴打造測試芯片,但只是讓軟件開發商熟悉新產品。但據英國《金融時報》的業內消息人士透露,這一次由行業資深人士 Kevork Kechichian 領導的解決方案工程團隊開發的芯片據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先進。該項目的復雜性讓一些業內人士認為,Arm 要么打造自有品牌 SoC,要么至少許可參考設計,而不是許可 IP。Arm 拒絕對此信息發表評論。
據英國《金融時報》接近 Arm 的消息人士稱,情況并非如此。據報道,該公司只想開發一個或多個原型芯片,以展示其 IP 在功率和性能方面的能力。同時,開發復雜的片上系統非常昂貴。據估計 ,相當復雜的 5 納米 SoC 設計成本可能高達 5.4 億美元(含軟件),而復雜的 3 納米 SoC 的開發成本可能高達 15 億美元(含軟件)。
由于Arm本身并未對此事發表評論,我們只能猜測其解決方案工程團隊是干什么的。考慮到不斷增加的芯片設計成本,為 Arm 投資芯片設計可能是有道理的。
例如,該公司可能正在開發可定制的經過硅驗證的參考設計,其中包含保證在給定工藝技術上實施時能夠完美運行的 IP。很少有公司能負擔得起將 5 億至 15 億美元投入芯片設計,但他們可能希望獲得保證有效的東西的許可。
Arm 開發其 IP 的物理實現的另一個原因是,在未來幾年,其許多客戶可能會出于成本考慮而決定許可小芯片或小芯片設計而不是 IP。
但無論哪種情況,Arm 最終都可能與自己的客戶競爭,例如高通、聯發科、恩智浦和其他向設備制造商出售芯片的公司。
如果Arm自產芯片,沖擊最大的恐怕要數聯發科了。因為高通前年收購NUVIA團隊之后,已經開始自研架構,雖然依然會采用ARM指令集,但也會逐漸拋棄Arm提供的公版架構,而且高通的團隊研發實力不弱于Arm,因此未來即使Arm推出了自產芯片,高通也應該不擔心證明與其競爭。反觀聯發科,一直采用的Arm提供的公版,更加受制于Arm,因此一旦Arm推出了自產芯片,那么可想而知聯發科將不會獲得比Arm自產芯片更加先進的公版。
當然,ARM自產芯片是一把雙刃劍,或許將把更多的廠商推向RISC-V陣營,一旦生態成熟,ARM或將像之前的Mips一樣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