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逼迫臺積電交出機密,背后真實動機:維護美國霸權、美國利益至上是主因
2021-10-02 15:49:15 MoneyDJ美國商務部9月23日召開半導體峰會,包括臺積電、Intel等產業巨頭皆出席,遭韓媒爆料,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要求芯片供應鏈提供更多數據,以提高透明度、解決芯片短缺問題,并希望相關企業在11月8日前「主動」提供資訊,雷蒙多甚至說重話:「我們的工具箱里有其他法寶,能讓業者交出數據。」
美國的行動已經背離了自由貿易的精神,那為何美國可以用國內法去干涉其他國家企業?一名熟悉國際法的律師指出,美國會善用美國民事訴訟法上的長臂法則(long-arm jurisdiction,指地方法院將管轄權延伸至域外),這跟當初打擊中國華為的方式如出一轍。據了解,若相關業者不服,美國也不排除引用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逼迫就范。
該名律師也說,美國政府在處理該國國內爭端時,大多能秉持公正精神,但當炮口指向國外,就會以美國利益為唯一考量。在強大國力撐腰下,就算美國的做法多么霸道不公平,國外政府、企業也不可能用「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多會轉為臺面下的協商。
機密若真揭露,恐傷及大廠議價能力
事實上,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后,半導體業內早有擔憂聲音。主要是因為這段時間以來,中國勢力雖然被削弱,但反觀美國至今還深受芯片短缺所苦,甚至造成失業問題,再加上半導體戰略意義提升,該國政府勢必得采取一些必要手段,以掌握絕對的話語權及優勢地位。
早在華為事件發生時,一位業內主管就曾私下坦言,深怕美國未來會用一些激進手段(如使用到美國技術,就要收稅,或是將法律手段無限上綱),來弱化其他亞洲競爭者,而站在風頭上的國際大廠恐首當其沖。
分析師則認為,半導體供應鏈關系緊密,牽一發而動全身,以商業上來看,包括訂單、良率、交期都是定價手段。而半導體廠商也會與客戶簽訂保密協議,若未來這些數據被迫揭露出來,不僅將削弱廠商的議價能力,等于客戶的機密也會被看光,相信美國當地企業如蘋果等也不樂見。
美國掌握武器,迫使外企做出有利判斷
分析師認為,目前美國先在商務部官網上公告26題的訪查問券,采自愿回覆,不一定會真的出手,主要是因為做得太極端,有可能驅使國外打造自己的系統及平臺,來跟美國劃清界線。這次舉動主要目的是為了給海外企業套上「緊箍咒」,提醒這些企業必須做出對美國有利的商業判斷(如優先供料、擴大在美投資),不然美國隨時有「武器」可以動用。
整體來看,臺積電每一步都要走得謹慎小心,不管時局怎么變化,公司擁有豐沛產能與最先進的技術,仍具備強大優勢。就如同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的:「技術領先、制造優越及客戶信任是公司最好的保護傘,該如何應變,則要靠領導人的智慧。」
EETOP 官方微信
創芯大講堂 在線教育
半導體創芯網 快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