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5訓練模式介紹
2020-11-08 12:15:53 EETOPCadence最近在臺積電N5工藝上發布了針對DDR5和LPDDR5 DRAM存儲標準的硅驗證IP。
新的多標準IP面向數據中心、存儲、人工智能/機器學習(AI / ML)和超大規模計算等應用。同時支持DDR5和LPDDR5協議的新IP成為單芯片解決方案,可用于具有不同DRAM要求的產品中。
據SK Hynix稱,具有高數據速率的DDR5預計到2024年將占據全球DRAM市場份額的43%。使DDR5的高數據速率成為現實的關鍵技術之一是決策反饋均衡(DFE)。
在本文中,我們將介紹另一種重要技術,即DDR校準概念,該技術可實現此內存接口的最佳性能。
T分支拓撲結構
我們通常需要采用多個內存芯片來增加系統的內存容量。在這種情況下,布線策略會對最終的內存性能產生重大影響。其中一種方案是下圖所示的T型分支連接。
這種配置通常用于DDR2芯片,CLK/指令/地址線被路由到一個中心點,然后從該中心節點分配到不同的DRAM芯片。當與系統中的不同存儲芯片通信時,這使我們能夠為CLK /命令/地址線設置匹配的走線長度。
CLK /命令/地址信號具有幾乎相同的傳播延遲,從而簡化了設計過程。但是,T分支拓撲會增加這些信號線的電容負載。
Fly-By拓撲
另一種解決方案是DDR3和新一代DDR技術采用的Fly-By拓撲結構。Fly-By拓撲在將時鐘、命令和地址線從控制器路由到DRAM芯片時,采用了菊花鏈結構。這一點在下面進行了描述。
Fly-By拓撲
注意,數據(DQ)和選通信號(DQS)與星形分支連接一樣以星形配置連接。使用Fly-By配置,由于信號在不同DRAM芯片上的到達時間略有不同,因此我們可以更輕松地應對增加的電容負載。
由于信號在略微不同的時間遇到DRAM芯片的輸入電容,因此總體電容性負載表現為這些信號的分布式負載。因此,對于給定的系統存儲容量,有效地減小了電容性負載,因此,改善了信號完整性和數據速率。
這種技術的缺點是,與具有較短點對點連接的數據和選通信號相比,菊花鏈控制和地址信號的延遲較大。此外,控制和地址信號在不同的時間到達不同的DRAM。在高于1 GHz的速度下,這些時間偏差會使滿足信號建立/保持時間要求非常具有挑戰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高帶寬存儲器接口,如DDR4和DDR5,采用訓練模式來測量PCB線路的時間偏斜。有了時間偏移,控制器就可以給從控制器驅動到DRAM的數據信號引入適當的延遲,使數據到達時與指令和地址信號有良好的時序關系。
這些訓練模式之一是write leveling。
write leveling
為了進行可靠的寫操作,選通信號(DQS)的邊沿應在時鐘邊沿的預定范圍內。與具有較短點對點連接的選通信號相比,采用Fly-By拓撲,以菊花鏈方式連接的時鐘信號會有較大的延遲。為了對齊這兩個信號,DDR3和較新的DDR代提供了write leveling訓練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發生在設備初始化期間),控制器不斷將選通信號發送到特定的DRAM。當DRAM接收到選通信號時,它將對時鐘信號進行采樣,并將其在數據總線上的值返回給控制器。
在write leveling開始時,由于時鐘信號經歷了較大的延遲,因此返回值為零。控制器將為DQS信號引入越來越多的延遲,直到控制器觀察到數據總線上從零到一的轉變為止。此時,控制器將鎖定此校準延遲設置,并將其用于以后的寫操作。
執行寫操作時,控制器會將這種延遲引入數據和選通信號。這種偏斜將使數據和控制信號以適當的時序到達DRAM輸入。下圖說明了write leveling訓練模式。
請注意,時鐘和DQS之間的時滯對于不同的DRAM芯片而言并不相同。因此,應為系統中的每個DRAM執行write leveling。
DDR5的訓練模式
DDR5支持幾種不同的訓練模式,這些模式對其高數據速率能力有重大影響。除了上面討論的write leveling以外,DDR5還包括新的讀前導訓練模式,命令/地址訓練模式和芯片選擇訓練模式。DDR5還具有新功能以補償無與倫比的DQ-DQS接收器架構,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數據速率。
與DDR5讀取訓練相關的數據模式包括默認的可編程串行模式、簡單的時鐘模式和線性反饋移位寄存器(LFSR)生成的模式,可用于在處理DDR5高數據速率時擁有更穩健的時序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