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醫療需加快“四化”建設
2015-07-23 21:53:10 未知目前,全球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分布呈現地區差異化;且對個人健康狀況也無法做到及時監測和相應治療。智能醫療的出現,給這些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手段。
智能醫療是通過計算機、通信等相關信息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實現醫療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智能醫療作為一個新興的交叉學科,已成為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而在國內,這一產業正在蓬勃發展,緊鑼密鼓去完成它的新“四化”建設。
首先,是信息化。在醫療改革浪潮下,發展信息化是我們最早聽到的呼聲。到今天,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的IT信息技術已與傳統醫療信息系統走向了深度融合。整個國內醫療健康信息系統面臨著重大的改革需求,它既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更將成為醫院的核心資產。有專家指出,信息化系統將成為未來連接家庭醫生、醫生診所、社區衛生和各類保健的樞紐,也是醫療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
其次,是移動化。事實上,醫療信息化最初的解決思路就是移動化。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移動化還需要應用到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智能識別技術。這一趨勢經現象早在2004年前后就有所表現,也是醫療物聯網最早的原動力之一。可以講,國內從那個時候就開始關注基于對象的醫療管理。當時,最重要的對象就是病人,圍繞病人的是醫生、護士、藥品、器械,所有跟病人有關的系統,如果能有序地按照一定的標準和管理規范進行有序的管理。這樣醫院的基本醫療安全、質量就得到了保障,這是我們期待中的移動醫療物聯網體系。
然后,是智能化。所謂智能化,即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它將是信息化和移動化的再度升級。在不久的將來,醫療健康領域還將融入更多人工智慧、傳感技術等高科技,使醫療服務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推動醫療事業的繁榮發展。在中國新醫改的大背景下,智能醫療正在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遠程醫療、電子醫療就顯得非常急需。借助于物聯網、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的專家系統、嵌入式系統的智能化設備,可以構建起完美的物聯網醫療體系,使全民平等地享受頂級的醫療服務,解決或減少由于醫療資源缺乏,導致看病難、醫患關系緊張、事故頻發等現象。
最后,是個性化。它將包括醫療和健康管理兩方面內容。在國外,個性化醫療又稱為精準醫療,是通過更精確的診斷,預測潛在疾病的風險,提供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治療。而個人化健康管理,則是基于個人健康檔案基礎上的個體化健康事務管理服務,它建立在現代生物醫學和信息化管理技術模式上,從社會、心理、生物的角度來對每個人進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務。個性化可謂終極版的醫療健康管理體系,在它前面有了信息化、移動化和智能化作為鋪墊。
總之,醫療健康服務的信息化、移動化、智能化、個性化正成為熱點。國內在相關領域除了有技術的進步,更有商業模式的革新。而國際上,電信聯盟(ITU)已經就移動健康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規范和標準,世界衛生組織等也已經作出了很多標準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