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副總裁余鵬武透露阿里云邊緣計算最新4大技術布局
2019-09-26 08:49:35 雷鋒網作為阿里云邊緣計算條線的負責人,余鵬武透露,阿里云已經完成國內30多個省份300+邊緣計算節點的全域覆蓋,接下來會具體圍繞邊緣芯片/設備、邊緣計算平臺(操作系統)、城市邊緣中間件、城市邊緣應用及服務這4個邊緣技術棧進行布局。
演講開場環節,余鵬武就談到,在5G環境下,無線網絡的接入能力進一步躍升,數據的生產消費方式由集中生產、分散消費轉變為分散生產、泛在消費,這意味著技術上需要進行應用的重構和產業的協同。
目前所定義的5G三大應用場景eMBB、mMTC、URLLC,都是面向城市各領域的智能應用場景,其中有80%的數據和計算將會發生在邊緣。
“5G架構是完美的架構,只不過我們需要在邊緣除了存儲和分發之外要增加計算的能力。”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目前,阿里云早已成長為國內最大的CDN廠商,超越了網宿科技等傳統CDN“豪強”。
余鵬武談到,在業內的這個地位,對阿里來說是個非常好的基礎,但與此同時,阿里云所理解的邊緣計算并不是為了計算而計算,而是為了承載更多新型的5G應用場景落地,它是包含道路計算、公用事業計算、消費計算、安全計算和家庭計算的城市計算合集。
“邊緣計算面臨的是一個應用架構的變革。”
此外他說還有個“協同”的命題——阿里目前是云邊端一體化戰略。
從場景來看,阿里積累了大量的內部應用,在10年飛天的技術基礎上,在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的基礎上,阿里云在逐步打造橫跨電商、物流、金融、交通、家庭娛樂等場景的云-邊-端協同開放生態。
“阿里云所有產品都是服務于內部體系逐漸對外的。”
雷鋒網認為,這點像極了阿里云當年的第一個客戶就是阿里金融一樣——內部先用先打磨,沒問題了再對外開放。
當談到城市計算的技術布局時,余鵬武表示,阿里云已經完成國內30多個省份300+邊緣計算節點的全域覆蓋,接下來還將圍繞邊緣芯片/設備、邊緣計算平臺(操作系統)、城市邊緣中間件、城市邊緣應用及服務這4個邊緣技術棧進行布局。
具體是:
1)在芯片/設備方面,阿里云邊緣計算采用“2+2+1”投入策略,即:2類通用芯片(X86、ARM)+2類專用芯片(GPU、ASIC)+1類自研芯片(平頭哥NPU云邊端一體芯生態);
2)在邊緣計算平臺方面,阿里云提供三種計算形態(虛機、容器、函數)和三種交付形態(Server、Server let、Server less);
3)對于邊緣中間件,阿里云要從原本“內容分發的調度”轉變為“計算的調度”,同時疊加AI、存儲等新技術,逐步形成面向城市應用場景的獨特中間件能力;
4)在上層的邊緣應用及服務,則需要結合阿里商業生態和垂直行業伙伴共同來做。
在演講的最后,余鵬武還拋出了一個觀點:
“5G不一定是產業互聯網的時代,它很有可能是從消費互聯網變成產業互聯網,所以,對阿里云而言,我們在技術上的投入、在應用上的投入依然會非常大。”
他認為,邊緣計算是一個應用組合,邊緣計算是一個產業鏈的協同,邊緣計算的場景是面向城市計算,城市里的場景就是各行各業。
“不要天天想著工業互聯網的場景,我覺得面向消費者的應用構建新型商業模式,很有可能是邊緣計算獲取能夠蓬勃起來的一條有效途徑。”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