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在說的,在數據中心 CPU 領域,我們認為自研的 Arm 處理器(以及獨立廠商 Ampere Computing 和華為技術生產的處理器)最終將占據超大規模企業和主要云服務提供商安裝計算能力的至少一半。按照這一邏輯,由于這些云計算巨頭約占全球 CPU 計算能力的一半,這意味著 Arm 很快將在全球數據中心 CPU 計算能力中占據 25% 的份額。當然,這對 Arm Ltd 來說應該是個好消息,Arm Ltd 是一家上市的基礎設施設計公司,仍由日本科技集團和想成為 AI 供應商的軟銀持有多數股權。但有趣的是,除了Arm自己,沒有人知道該公司從CPU、FPGA、DPU、交換ASIC和交換設備以及各種加速器的制造商那里獲得了多少錢,這些產品都銷往數據中心。這些公司被授權使用Arm的技術,并為它們通過全球代工廠制造的芯片支付特許權使用費,這樣它們就不必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這是我們目前真正想知道的事情,同樣重要的是,這也是我們認為 Arm 的投資者和 Arm 的客戶可能也想知道的。Arm 憑借其同名架構向全球銷售了數千億個處理器,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令人驚奇的,但它在數據中心的地位與其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嵌入式設備領域的霸主地位截然不同。我們想知道Neoverse的表現如何,以及它是否能夠幫助覆蓋其龐大的研發支出,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和云構建商正在開發或購買自己的Arm服務器CPU。我們還希望每個季度都能了解Neoverse以及相關的數據中心授權和版稅情況。在Arm去年重新成為上市公司之前,我們曾看到一張餅狀圖,據此我們計算出Arm的“云與網絡”客戶在2023財年為其帶來了11.1%的收入,即15.6億美元中的3.03億美元。我們假設在2024財年,云與網絡部門的收入占比會更大,到2025財年3月結束時,這一占比將會進一步擴大,并且考慮到Arm服務器在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和云構建商中的采用情況,2025財年的占比將會更大。我們還假設,它在Arm整體業務中的占比也在不斷增加。注:那張餅狀圖可能表示的是版稅收入的占比,盡管它并沒有明確說明。我們在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朋友似乎認為情況確實如此。但奇怪的是,在Arm本周舉行的關于2024財年第三季度(截至3月)財務業績的電話會議上,沒有人提到“服務器”或“Neoverse”這兩個詞。會上只是重復了一些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的數據,例如首席執行官Rene Haas指出,在過去兩年中,亞馬遜網絡服務(AWS)新安裝的CPU容量中有一半以上是用于Graviton服務器CPU,而在使用AWS EC2服務租賃計算的頂級1000名客戶中,有900名客戶至少使用了一些Graviton實例。會上還談到了將Nvidia的“Grace”Arm服務器CPU作為OpenAI主導的Stargate項目初始部署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擺脫對Microsoft Azure計算的依賴,并暗示未來的基礎設施將基于其他Arm CPU。讓我們詳細回顧一下財務數據,然后讓我們來看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朋友整理的一些服務器CPU數據,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了解Arm在數據中心的表現。在 12 月季度,Arm 的專利費收入為 5.8 億美元,來自其合作伙伴銷售的芯片,同比增長 23.4%,環比增長 12.8%。許可和其他收入(主要是許可)增長 13.8%,達到 4.03 億美元??偸杖朐鲩L 19.3%,達到 9.83 億美元。在像Arm這樣的技術授權公司中,研發和成本是最大的支出項目——世界上像Arm這樣的公司寥寥無幾,但RISC-V新興公司Tenstorrent正準備嘗試一番——在2024財年第三季度,研發和成本達到3.5億美元,同比增長25%,占總收入的35.6%。Arm的運營收入為4.42億美元(同比增長22.4%),其中4.17億美元作為凈利潤(同比增長28.7%)。公司的現金儲備環比增長13.3%,同比增長11.2%,達到26.7億美元。截至本季度末,Arm Total Access(全面訪問)授權客戶有40家,同比增長48.1%;Arm Flexible Access(靈活訪問)授權客戶有295家,同比增長35.3%。本季度Arm新增了一家ATA授權客戶(大致相當于過去的“架構授權”)和26家AFA授權客戶。有趣的是,在2024財年第三季度,Arm有12家計算子系統(CSS)授權客戶,而第二季度為11家。我們希望了解這些CSS交易帶來了多少收入。我們可以告訴你的是,Arm表示,在2025財年,CSS將帶來總版稅收入中個位數的中間水平的增長,而在2026財年,這一比例將達到兩位數。此外,CSS版稅收入流中約有一半來自“基礎設施”,另一半來自“客戶端”設備。根據Susquehanna的報告,Arm的基礎設施部門現在占版稅收入組合的略超過10%。在網絡方面,基礎設施版稅中有一半來自網絡,而云(即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和云構建商)占基礎設施版稅的35%。我們需要糾正所有這些并嘗試獲得更好的模型。明顯地。當然,如果 Arm 真的只報告這些數據會更好。與此同時,我們可以從富國銀行在其報告中匯編的 Arm 和 X86 服務器出貨數據中獲得一些見解。該數據繪制了 2019 年第一季度到 2024 年第三季度英特爾至強、AMD Epycs 和所有各種 Arm 服務器芯片的出貨量,并估計為 2024 年最后一個季度。(2024 年第四季度的數據尚未公布)減少;部分原因是Arm在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和云構建商中的崛起。這張顯示季度服務器出貨量增長率或下降率的圖表清晰地反映了這一點:Arm在技術巨頭數據中心中的崛起無疑對2023年和2024年的X86出貨量造成了沖擊。一旦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放緩了Arm CPU部署的增長速度,并且企業和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以及云構建商需要更新其老舊的X86服務器機群,即使是Intel也實現了一定的增長。我們需要了解這些Arm服務器CPU的成本,以及這如何轉化為服務器實例價格的降低。假設云租賃費用的降低與計算單元成本的降低成正比,那么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和云構建商可以用大約相當于兩臺X86處理器的成本獲得三臺Arm CPU。我們認為,實際上,批量生產時Arm服務器CPU的制造成本大約是X86服務器CPU成本的一半,然后節省下來的部分成本需要投入到CPU開發中,這就是為什么Arm實例相比X86實例在價格/性能上能高出30%到40%的原因。無論我們如何計算,這筆開銷對于Intel或AMD來說都很大,這就是為什么在數據中心中,Arm的授權和版稅收入正在增加,并且在未來幾年還將繼續增加。但如果Arm過分提高授權和版稅費用,那么所有“掌控自己命運”的說法都將變得不那么吸引人。而且,如果Arm忍不住將授權和版稅費用提得過高,那將助長它一直竭力避免的RISC-V革命。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可以將自己的代碼移植到任何架構上,但云構建商(其中許多也是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仍然需要購買X86服務器CPU來運行數百萬企業客戶在云中運行的眾多遺留Windows Server和Linux代碼。他們可以——并且將會——為此收取溢價,這一點Intel和AMD也知道。在這方面,每個人都心知肚明。我們的問題是,數據中心業務能否為Arm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https://www.nextplatform.com/2025/02/06/how-much-money-does-arm-make-in-the-data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