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官員:科創板應為優秀中概股回歸做好準備
2020-05-25 09:57:12 上觀新聞與此同時,解冬委員提到,當前科創板發展面臨著新形勢。
解冬說,國際資本市場波動加劇,科創板須做好應對準備。“新冠肺炎疫情及石油危機沖擊全球經濟,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巨幅震蕩。”解冬說,今年1-4月,僅26家國內企業成功海外IPO,IPO融資額為15億美元。與此相比較,2019年,有117家國內企業成功海外IPO,IPO融資額158億美元;2018年,有110家國內企業成功海外IPO,IPO融資額320億美元。
近期,京東、百度、攜程等中概股企業紛紛準備申請在第二地上市。解冬認為,科創板作為承擔國家戰略的資本市場創新平臺,應為迎接優秀中概股科技企業回歸做好準備。
另一方面,解冬認為,我國疫情防控步入后期,科創板應在助力“新基建”和在線新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目前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已取得重大成果,復工復產復市加快推進,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快5G、特高壓、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發展,這與科創板重點支持的領域高度吻合。”解冬認為,疫情也催生了非接觸式、電子商務、金融科技等在線新經濟快速發展,一批掌握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面臨新機遇。“科創板應當抓住機遇,勇于擔當,為這些企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直接融資服務。”
解冬說,科創板仍須借鑒國際經驗,結合實際,堅定不移加快關鍵制度改革。她建議,標境外成熟市場,提高科創板國際競爭力。盡快出臺紅籌企業科創板上市相關配套政策。從穩定企業預期出發,明確優先股、VIE架構處理等。參照國際規則,簡化紅籌企業信息披露差異調節機制。積極吸引國際長期資金入市。加快推動科創板股票納入MSCI等國際股票指數,加快編制科創板指數,鼓勵發行科創板指數基金。
“需要強化制度創新,進一步激發科創板活力。”解冬說,應該加快建立吸引長期資金穩定入市的制度,并明確長期資金的權利和義務,保障市場穩定運行。提高保薦跟投機制的靈活性。引入T+0交易機制、做市商機制等,提升科創板市場流動性和定價效率。
在解冬看來,科創板要堅持錯位發展,推動形成一定規模。她建議以“科創屬性”為出發點,吸引金融科技、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模式創新、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科技應用創新等類別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同時加快注冊節奏,爭取年內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有較大增加,并有一批標桿型、引領性企業上市。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