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打壓!剛剛,美國商務部將33家中國公司/機構列入“實體清單”
2020-05-23 11:44:30 EETOP綜合整理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當地時間5月22日宣布,將24家總部設在中國、中國香港和開曼群島的政府機關和商業組織列入實體清單,給出的理由是,這些機構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所使用美國的商品和技術,存在被用于軍事項目的重大風險。
隨后BIS又宣布,即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安部法醫研究所和以及另外8家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即此次被列入實體名單的公司或政府機構共33家。
添加到“實體列表”中的24個實體是:
隨后追加到“實體列表”中的9家實體:
中國公安部法證研究所、阿克蘇華孚紡織有限公司、云從科技、烽火科技集團(FiberHome Technologies)及其子公司南京烽火星空通信發展有限公司(Nanjing FiberHome StarrySky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Company)、東方網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etPosa)及其子公司深網視界(SenseNets),云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Intellifusion)以及上海銀晨智能識別科技有限公司(IS’Vision)、北京金誠環宇電子有限公司等。
去年以來,美國已經將114家中國列入實體其中很多是從事通信、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領域的高科技公司,例如華為、商湯科技、曠世科技、中科曙光、天津海光、成都海光集成電路、成都海光微電子技術、無錫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等。
“實體清單”意味著什么?
資料顯示,“實體清單”是美國為維護其國家安全利益而設立的出口管制條例。簡單地說,“實體清單”就是一份“黑名單”,一旦進入此榜單實際上是剝奪了相關企業在美國的貿易機會。在未得到許可證前,美國各出口商不得幫助這些名單上的企業獲取受本條例管轄的任何物項。
根據美國的有關出口管理條例規定,以上這些企業及機構被列入“實體清單”之后,將會被限制出口、進口以及轉口。簡而言之,就是這些企業與美國的任何的商業交易都必須得到美國商務部批準,這無疑是赤裸裸地實施打壓了。
美國對中國科技的打壓連續升級
此前,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旨在防止中國、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的實體通過民用供應鏈或在民用供應鏈下獲取發展武器,軍用飛機或監視技術的美國技術,然后利用到軍事和軍事最終用戶。換句話說,新規旨在限制中國等國家通過民用商業渠道獲得軍用的電子元器件和設備、技術等。此次新增的實體清單可以說就是根據這一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推出的。
5月15日晚間,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公告稱,通過了最新修改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 未來所有包含美國技術的產品向華為出貨時都需要向美國申請許可。
根據修改后的規則,華為及其所有附屬公司采用被列入美國商務控制清單的設備所生產的芯片類產品,即使是在美國以外生產,也要受到規則的管制。無論是國外出口、中轉貿易、還是國內交付給華為及其附屬公司,都需要獲得許可證。
美國參議院在20日午間通過了《國外公司問責法案》,這意味著中國在美國上市企業退市風險加大,國內國有企業赴美融資亦將面臨障礙。
如果一家赴美上市公司因使用外國會計事務所而導致美國會計行業自律組織——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不能對其具體的財務報告進行審計,依據該法案,該企業需要證明自身不為外國政府所有或操縱。
關鍵詞: 實體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