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華為?英國將為拒絕華為付出高昂的分手費
2020-07-15 09:13:14 虎嗅網在此消息宣布前就有外媒報道稱,在英國保守黨議員和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巨大壓力下,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預計將于本周公布從英國5G移動電話網絡中逐步移除華為(Huawei)設備的計劃。
此前虎嗅在分析美國 5G 為什么掉隊時,曾提到今年 2 月初,英國首相和美國總統有過這樣的對話: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電話上,知道英國首相約翰遜將會準許華為在英國興建 5G 基建后,感到十分失望。即便約翰遜多番解釋,但特朗普仍然當場氣得怒摔電話。本來他們兩人在 2020 年 3 月還有一次會面,但特朗普卻一怒之下把約會取消了。
3 個月后,有英國媒體報道,英國或可能迫于壓力,考慮在 2023 年前把華為設備從英國的 5G 網絡中逐步淘汰。
早前,英國在美國施壓之下,已經把華為在英國的 5G 網絡份額,限制在 35% 之下。但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英國確認將會在把目前 5G 以及光纖寬頻網絡中的華為設備,在 2027 年之前陸續移除。
為什么英國不要華為?
為什么英國政府在多番猶豫不決的情況下,仍然決定不要華為?
有官員向《金融時報》表示,這一決定完全基于“純技術性”的理由,而不是白宮施加壓力的結果。原因是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已成為“游戲規則改變者”(Game-changer),導致華為無法在 5G 設備中使用美國制造的芯片,他們因而需要改用中國芯片,并帶來網絡安全帶來隱患。盡管有消息指出,華為早前已經采購大量的美國芯片,估計足夠使用兩年,但英國認為華為無法保證未來貨源足夠穩定。
約翰遜(右)與特朗普(左)在 G7 峰會見面。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但在《金融時報》的另一篇文章里提到,英國禁制華為的決定,卻是完全出自政治動機。英國首相、保守黨領袖約翰遜(上圖右),近月受到保守黨內部的嚴竣挑戰,越來越多的保守黨議員支持特朗普制裁華為,他們更在本年三月,策動了一個要把華為排除的電信修正案。雖然修正案最終無法通過,但卻是約翰遜在去年 12 月大選獲勝后,首次的重大黨內威脅。因此,他不得不對黨內加以安撫。
英國就真為了安全才排除華為嗎?我們并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但有業內人士就指出,幾乎一切電信設備都在中國生產,愛立信和諾基亞在中國也有大型制造基地,所以英國根本逃不過中國的網絡設備。何況根據《金融時報》消息,英國政府認為現有用于 2G、3G 和 4G 的舊款網絡設備都是“安全”的,所以無需移除,英國真正覺得有“風險”的而必須排除的,僅僅是新式的華為 5G 網絡設備而已。
但無論哪個才是事實,英國在禁制華為參與建設 5G 網絡上,一直都猶豫不決,約翰遜也會怕中英關系惡化,影響中國的商機。何況英國運營商多次發出警告,指政府如果要排除華為,將會影響英國 5G 網絡的發展,因此英國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愿”把華為排除出國內的 5G 網絡建設的。
那么,英國沒有了華為,到底會帶來什么影響?
5G 的成本大幅增加
英國不用華為,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鋪設 5G 的成本會大幅增加。畢竟英國要把安裝妥當、運作良好的 5G 設備移除,然后再換上別家公司的 5G 設備,變相要花上一筆冤枉錢。英國電信公司 Vodafone 網絡負責人 Andrea Dona 早就指出:要把英國所有華為基地臺和天線撤除,在最理想情況下,也要用 5 年時間、花費數十億英鎊。
然而,成本的問題并不光是花費冤枉錢這么簡單。由于 5G 基站使用更高頻率的電波,所以幅蓋范圍更小(上圖),但耗電量卻更大,因此虎嗅先前提到:建設一個 5G 基站的成本,是 4G 基站的3倍, 5G 需要的基站數量,是 4G 的一倍,耗電量是 4G 基站的 2 ~ 3 倍。所以,運商建設 5G 網絡的成本遠高于 4G,這將大幅增加運營商鋪設 5G 網絡的難度。
但據外媒消息指,華為設備的報價,僅僅只有對手的一半,全球移動通信協會 (GSMA) 更曾發表報告,指出如果歐洲真的全面禁用華為設備,歐洲要全面鋪設 5G 網絡的成本,將會增加 550 億歐元(約 4,400 億人民幣)。雖然說單是在英國一地鋪設,并不需要增加 550 億歐元,但再加上數十億英鎊的“撤換費用”,成本仍然十分高昂。
如果這筆巨款是用在英國公司的話,那還算好一點;但目前能接下這筆大工程的,就只有愛立信等幾家歐洲公司。要知道英國才剛剛脫歐不久,卻要花費更多的冤枉錢,資助友邦電信設備事業的發展?這就非常尷尬了。
拖慢 5G 發展進度
對英國來說,排除華為會導致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是會阻慢 5G 的發展。雖然華為并不是唯一一家能提供 5G 設備旳公司,愛立信、諾基亞、甚至是三星也曾表示,自己能順利接手,取代華為。但英國的運營商仍然普遍認為,要撤換掉華為的 5G 設備,最少要花 5~7 年,否則英國 4G 或以下的舊網絡服務,也可能受到影響。英國政府也不得不把“歸零”的限期,由 2023 改至 2027。
因此,運營商就要在這 7 年之內,在已經有了 5G 網絡的區域,把時間浪費于各種無用功,把原有已鋪設好的設備拆掉,再把新的 5G 設備架上。然而更麻煩的并不僅僅于更換,而是更換時的工作量。
誠然,由 2G 網絡升及至 3G 網絡,并不代表 2G 設備完全不能用;運營商由 3G 升級至 4G 時,仍然可以復用部分舊款的的網絡設備。何況鋪設 5G 網絡的成本更為高昂、也更為復雜,運營商更需要進一步復用 4G 時代的舊式設備。新聞網站主編 Andrew Ferguson 就指出:安裝額外的天線時,許多 4G 都可以通過升級軟件實現 5G。但是,目前英國就有不少 4G 網絡設備,均由華為提供。
在通訊網絡設備市場,有一個約定俗成的事實:”先到先用,跑馬圈地”。華為把自己的 4G 設備升級成 5G,硬件是自己的、接口也是自己的,各種工具都齊全,升級自然事半功倍。但由于英國決定保留 4G 或以下的華為設備,當愛立信或諾基亞要在華為 4G 設備的基礎上升級,那就會事倍功半,無從下手。
因此,GSMA 的報告里就提到,如果英國真的要用諾基亞的 5G 設備,來代替華為的 5G 設備,就必須要把舊有的 4G 設備也拆掉。要知道光是換掉舊的 5G 設備,成本已經這么高了,如果要把原有的 4G 設備也拆掉,然后再直接架設新的 5G 設備?這樣為運營商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所以,諾基亞否認了這個說法,指他們的技術方案,可以在基于華為的 4G 設備上,把網絡升級至 5G。
但是,諾基亞并沒有提到,這個方案會否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把網絡升級。
影響國家產業發展
事實上,GSMA 在報告里就指出,歐洲真的要限制華為參與 5G,將會使 2025 年歐洲的 5G 網絡發展速度減慢 18 個月,網絡覆蓋率將會比美國要少 15%。而且,英國運營商認為,華為比其他供商有擁有更多的研發工程師,設備也更為輕便,更容易架設;如果英國撤換了華為,是否能維持目前鋪設 5G 網絡的效率?仍然不得而知。
排除華為設備,既會拖慢 5G 的發展,更會影響英國整體發展。網絡普及速度對運營商的投資回本期極為重要,畢竟網絡復蓋不好,運營商很難游說用戶升級 5G。但為了撤換華為設備而拖慢 5G 發展,肯定會拖長了運營商的回本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英國運商在 20 年前,以數以百億英鎊競逐 3G 牌照,但結果回本遙遙無期,導致當年科網股泡沫爆爆破,嚴重沖擊了英國的電信業發展。
此外,先前我們也提過,今天的 5G 網絡已經超出移動通信范疇,其應用范圍可以復蓋自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各個重要的科技層面,并會影響英國在工業 4.0、自動駕駛、智能物流以至智慧城市的發展(上圖)。
但是,盡管你可能已經用上 5G,但一定會覺得與 4G 完全沒有分別,甚至覺得 5G 都是騙人玩意——這是完全正常的。
剛才我們提到,從 4G 網絡升級至 5G 網絡,遠比起由 3G 升上 4G 更為困難。因此,電信業界建立了共識,要分開不同階段慢慢鋪,現階段的 5G 網絡,其實僅僅是 4G 的進階版,要真正感受到 5G 為生活帶來的改變?還要 2 年或以上。也由于如此,各國政府為了加強自身競爭力,避免落后于別人,都趕緊要鋪設和發展 5G 網絡,中國如是、美國也如是。
但如果英國真的因為要撤換華為,而拖慢 5G 網絡發展?這將會影響英國的科技業以及城市發展,并直接削弱英國的競爭力。GSMA 的報告指出,如果歐洲真的禁止華為參與 5G 建設,這會為 2025 年歐洲 5G 應用發展,帶來 150 億英磅(約 1,320 億人民幣)的經濟損失,到了 2034 年,損失更會擴大至 450 億英磅(約 3,950 億人民幣)。
英國怎么辦?華為怎算好?
英國既然難以無痛撤換華為的 5G 設備,約翰遜也好、英國的運營商也好,可能也只有硬著頭皮,想辦法減低損失。但與此同時,我們亦會考慮到整個撤換行動需時 7 年,直至 2027 年才完成,但今年剛好是美國總統大選之年,目前沒有人知道在美國總統大選過后,華為會不會有任何轉機。畢竟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早就揚言,只要他當選總統,就會重回世界衛生組織。
當然也沒有人知道,如果拜登當選了,他會否繼續打壓華為。
那被英國排除了的華為又怎樣?日子會更為難過嗎?華為英國發言人 Edward Brewster 表示:
“這個決定令人失望,對英國所有的手機用戶來說都是一個壞消息。這可能會讓英國落入數字發展的慢車道,增加消費者的通訊開支,并加深數字鴻溝。此舉非但不能‘提高’,反而會降低英國的發展水平,我們敦促政府重新考慮這一決定。我們有信心,美國的新管制措施不會影響我們為英國提供的產品的韌性和安全。
“很遺憾,華為在英國的未來發展被政治化。此舉源于美國貿易政策,而不是安全問題。過去20年來,華為在英國聚焦構建更好的網絡聯接。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我們將繼續一如既往地為客戶提供支持。
“我們將仔細審視今天的聲明對我們未來英國業務的影響,并與英國政府溝通,闡明我們會如何繼續助力英國構建更好的網絡聯接。”
由于華為年報里并沒有把運營商業務在地理區域上進行細分,所以我們無法得知英國排除華為 5G 設備,會對他們的業務帶來多少影響。2019 年,歐、亞、非 (EMEA) 的區域的銷售額,占華為整體收入約 24%(注意:這里指的是整體銷售額,而不是運營商業務的銷售額),雖然份額愈來愈低,但仍然是他們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由于英國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歐盟內第二大經濟體,所以英國的業務在歐、亞、非區域的比重也絕不會少,因此,英國的這個決定勢必為華為帶來經濟上的沖擊。
但更重要是,這個決定可能促使其他歐洲國家仿效,加入排除華為的行列。因此,據內部消息指出,華為的確感到很失望,因為英國對華為很重要。
那華為能做到什么嗎?基本上能做的已經不多。但考慮到早前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后,改為“渡江計劃”,毅然主攻國內市場,完全填補了在海外市場失去的收入。同樣的,如果華為真的在歐洲市場上,因為政治問題而折?,很可能會把運營商業務焦點轉移到國內,并進一步擠壓其他網絡設備公司的份額,特別是像愛立信或諾基亞等海外公司。
先前虎嗅就曾提到,中國三大運營商對于5G的投資將高達1.2萬億,基站需求量(包含小基站)更是千萬級。到目前為止,今年的建設量只有 60 萬個基站,更大的蛋糕還在后面。但早前諾基亞就已經完全丟失了中國的大單子,使他們陷于困境之中。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如果華為真的要全力主攻國內市場,未來不但諾基亞更難收復中國市場,更可能把愛立信本來也不太多的市場都擠掉。
然而,這對于華為來說并不是好事,對于英國來說也不是好事,對于諾基亞和愛立信來說,也絕對不是好事。簡單來說,就是同歸于盡的局面。
我們只能期望在可見的未來,大家能找到方法解決這個困局,重新回到互惠互利的雙贏局面。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