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越來越接近人類大腦
2019-07-16 09:44:09 日經在線
從作為現在AI主流的深度學習來說,大多采取的機制是,讓模仿大腦形成的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學習成為范本的龐大數據,使其變得聰明。如果可供學習的數據較少,則無法使用AI。另一方面,對人類來說,很多事情即使是第一次體驗也能憑感覺進行應對。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的筱崎隆志指出“如今的AI和生物的大腦明顯不同”。這是現在的AI難以應付日常對話等的原因之一。
該機構開發出了新型AI。其采用的是將通過數據學習的部分和即使沒有數據也能自發作出判斷的部分結合起來的神經網絡。例如,對于能否將飛機和汽車等交通工具,還有貓和狗等動物分成10個種類的測試,與目前的AI比較,發現在數據多的情況下準確度基本相同,但在數據少的時候,新型AI的準確度更高。
目前的深度學習是讓通過數據學到的內容反饋到AI整體,但“人類并不會對大腦整體進行反饋”(筱崎研究員)。新型AI僅讓屬于判斷結果的輸出端反饋學到的內容,在機制上更接近大腦。
在不易出現典型癥狀等的疾病的診斷等方面,難以憑借過去的數據學習規律性,因此新型AI的利用受到期待。而在自動駕駛領域,新型AI將能掌握對向車輛和行人的預想不到的行為。
據稱,將人類大腦的神經細胞連接起來的神經軸突的長度合計達到10萬公里以上,明顯長于日本的高精度超級計算機“京”的全部布線的1000公里長度。布線的長度被認為形成了思考的多樣性等。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