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28nm 2030年量產
2025-04-24 11:39:21 EETOP盡管困難重重,俄羅斯仍希望能像幾年前所預期的那樣,到 2030 年利用其國產的 28 納米級工藝技術開啟芯片的本土大規模生產。據稱,這種 28 納米工藝技術將使基于 SPARC 架構的埃爾布魯斯(Elbrus)處理器的開發商 —— 莫斯科中央科學技術研究制造企業(MCST)能夠制造出性能符合俄羅斯公司期望的中央處理器(CPU)。然而,也有人認為,在埃爾布魯斯處理器能夠切實投入使用之前,其生態系統必須先得到發展。
據《ComNews》報道,MCST 負責發展事務的副主任康斯坦丁?特魯什金(Konstantin Trushkin)在莫斯科的一場活動中表示:“我們希望在 2028 年至 2030 年間能出現這樣的芯片制造工廠。但我們明白,我們無法制造基于英特爾 [x86] 指令集架構的處理器,因為沒人會授予我們這樣做的權利。因此,像埃爾布魯斯這樣采用不同指令集架構(ISA)的處理器,將會成為國內芯片制造工廠的產品。”
MCST JSC 發展副主任 Konstantin Trushkin
在 2022 年初俄烏沖突爆發之后,臺灣地區當局限制了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供應更先進的芯片,這一舉措恰逢俄羅斯努力重振本國半導體生產行業之際。目前,俄羅斯本土的芯片制造工廠已經完成了一款光刻工具的開發,該工具能夠使用 350 納米級的制造工藝生產芯片,不過尚未開始大規模生產。此外,澤廖諾格勒市半導體技術研究與生產聯合企業(ZNTC)正在開發一款能夠實現 130 納米制造工藝的工具,所以俄羅斯的工具何時能夠具備更先進的制造技術還有待觀察。
然而,據報道,俄羅斯也存在將阿斯麥(ASML)的 PAS 5500 系列系統及其零部件走私入境的情況。阿斯麥 PAS 5500 系列掃描儀的最先進版本配備了波長為 193 納米的氟化氬(ArF)激光器,其分辨率可以達到 90 納米(PAS 5500/1150C)及以下。
MCST 期望成為第一家從國內工廠生產出滿足俄羅斯企業性能需求的高性能 CPU 的公司。特魯什金認為,依賴外國 CPU 對國家信息系統來說存在不可接受的風險,因此俄羅斯需要依賴國產硬件(即不使用 ARM 架構,也不使用 x86 架構)。他承認,這樣的轉變面臨著重大障礙,尤其是需要將軟件移植到新的硬件環境中。據特魯什金稱,從基于 x86 或 ARM 架構的設計轉向像埃爾布魯斯這樣的替代方案,需要解決兼容性和優化方面的挑戰。
另一位發言者,來自 InfoTeKS 公司的德米特里?古謝夫(Dmitry Gusev)對采用埃爾布魯斯處理器的可行性提出了質疑。他回憶起大約六七年前,曾嘗試將埃爾布魯斯處理器集成到他公司的系統中,但由于缺乏能夠為該指令集架構適配軟件的人員,這一嘗試最終被放棄了。當時,沒有辦法解決技術人員技能差距的問題。
古謝夫建議,在將埃爾布魯斯處理器用于更重要的領域之前,應先通過教育和機構投資來構建一個圍繞埃爾布魯斯的支持性生態系統。他認為,政府不應通過監管壓力來強制推廣使用,而應鼓勵大學和培訓中心培養相關人才,這樣在五到八年后,企業就不再需要為爭奪有限的合格專業人才而競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