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研究遠超美國!
2025-03-05 11:50:26 EETOP美中芯片貿易戰已進入第五個年頭,而美國干預似乎正在反噬自身。 根據Emerging Technology Observatory(簡稱ETO)最近研究發現,中國大陸在新一代芯片制造技術的研究上,已遠超過美國,發表研究數量是美國的兩倍以上。
論文數量
ETO 報告指出,在2018年至2023年間,全球共發表47.5萬篇與芯片設計與制造相關的論文。 在這場科研競賽中,中國一馬當先。在此期間,中國發表的芯片設計和制造研究論文數量,比緊隨其后的三個國家的總和還要多。從占比來看,研究年鑒數據集中15%的相關文章作者來自美國機構,18% 的作者來自歐洲,而中國作者的占比高達34%,差距一目了然。
研究質量
此外,中國的研究質量也達到新高點。 如果只看被引用次數最高的前10%論文,中國貢獻比例高達50%,美國與歐洲則分別為22%和17%。繼中國和美國之后,韓國和德國分別位居第三和第四。
研究機構
2018 年至 2023 年,十大芯片研究生產者中有九家是中國研究機構,以中國科學院為首,在 2018 年至 2023 年期間發表了 14,387 篇文章。(同樣,我們只計算英文文章 - 如果包括中文文章,中國研究機構的計數可能會更高。)
如果只計算高被引率的文章,中國研究機構占據前 8 位。根據我們在這里使用的指標 - 按引用次數計算,在同一時期所有芯片設計和制造論文中,排名前十位的近期出版物數量 - 世界領先的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和清華大學。
其他多產的研究機構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后者是按文章數量計算的第三大芯片研究生產商。
總結
這些數據并不意味著中國在芯片領域比美國更先進,但這項元研究的作者們認為,或許不久之后中國就能實現超越。ETO的扎卡里·阿諾德在接受《自然》雜志采訪時表示:“我不確定我們是否曾在其他領域看到如此大的差距。 當研究活動如此活躍時,很難想象這不會對中國的技術能力,最終甚至是制造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在研究方向上,中國當前的芯片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經形態計算(基于神經元結構的處理器)和光電計算(利用光在芯片內傳輸數據)領域。這些都是后摩爾定律時代的技術,跳出了傳統的追求更小制程節點的框架,因此也避開了目前針對中國芯片產業的相關限制。作為新興技術,除非美國能趕在中國之前為這些技術申請專利,否則,通過禁止出口相關工具來限制中國芯片發展的常規 “芯片戰” 手段,對這些下一代芯片將毫無作用。 美國對中國芯片市場的攻勢主要集中在限制中國生產先進芯片方面,具體措施是制裁中國進口先進芯片制造設備的能力。
自2022年起,任何用于制造14納米以下芯片的技術都被納入限制范圍。包括ASML在內的國際芯片制造設備供應商,被明確禁止向與中國有關的實體出售產品,美其名曰出于 “國家安全原因”,這實際上限制了中國只能生產傳統芯片。 然而,正當行業因這些限制措施而準備迎接中國大量成熟芯片涌入全球市場之際,中國也有可能最終研發出西方尚未掌握的芯片制造技術。
在芯片制造領域,全球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8名研究機構均來自中國,且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發展勢頭絲毫未減。大量高引用率的研究成果有力地反駁了那些唱衰中國的觀點,這些觀點無端認為中國只是靠竊取技術和研究成果獲利。
關鍵詞: 中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