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進軍DRAM的機遇與挑戰:2021年完工,制程開發將是量產最大挑戰
2019-09-11 13:05:12 半導體專業研究機構集邦咨詢
此前,紫光集團在6月30日發布聲明,確認建立DRAM事業群,由曾任工信部電子司司長刁石京出任董事長,并由高啟全擔任首席執行官。DRAM事業群的組建以顯現出紫光集團深化了其與國家的合作關系。這一行動也確認了中國致力于擴大其國內半導體制造至更先進的內存產品。
根據集邦TrendForce目前的評估,紫光集團DRAM事業群將面臨的首個重大挑戰就是其制程技術的開發。與福建晉華和長鑫存儲不同之處在于,紫光集團沒有外部合作伙伴能夠提供其關鍵技術。福建晉華,不論其已被列入美國政府的實體清單,業已透過與其昔日合作伙伴中國臺灣聯電獲得了相對應的技術。福建晉華通過與中國臺灣聯電的合作,曾經是有可能實現其最初制定的產品與技術開發時間表。同樣,長鑫存儲也已通過奇夢達的關鍵技術許可授權來進行其DRAM產品研發。然而,在紫光集團的情況中,雖然其子公司紫光國芯微電子有能力協同設計內存產品,其DRAM事業群卻沒有所必需的生產能力。
若紫光集團欲自建其DRAM生產制程,則另需要長達三到五年的全心努力與投入。所以即使其重慶晶圓廠按時落成,并按計劃在2021年開始小規模試產,也會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來使得該廠的運營達到規模經濟。
既然紫光集團缺乏制程技術的研發能力,自然會將希望落在首席執行官高啟全吸引行業人才的能力之上,借由此加強其DRAM事業群。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高啟全在紫光集團的五年任期將于2020年結束。其任期的行將結束,是否會影響到紫光集團DRAM產業策略值得密切觀察。
集邦TrendForce同時想指出,這已不是紫光集團第一次試圖進入DRAM市場了。該公司早在2014年,便宣布其發展DRAM產品的決心。然而,該計劃后來被擱置。因為紫光集團必須考慮更廣泛的戰略產業發展和不同區域經濟發展之間所必須的平衡。此外,其也定位了開發NAND閃存為更高的優先級。
紫光集團把其焦點轉移回DRAM的主要原因系此前福建晉華受到了美國對轉移技術的出口限制。自去年11月以來,該處罰已引發了福建晉華在其生產計劃和研發路線圖上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而中國國內另一家DRAM制造商長鑫存儲則計劃在今年年底開始批量生產,并在最早2020年年底實現可觀的大規模生生產。目前從國家角度來看,僅有一家國內存儲公司并不足以推動自給自足的DRAM產品供應。尤其面對著與美國貿易爭端的阻力。
總而言之,紫光集團憑著現時其他本土存儲器公司遇到的困境,和國際貿易中不斷增加的外部緊張局勢,應該重拾起研發和生產DRAM的歷史使命。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