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我國首個3D縫紉機器人,成功打破外企壟斷
2019-06-20 09:46:05 互聯網
我國機器人在其他領域還有哪些突破?
西北首例機器人輔助腦深部腫瘤切除術西安實施 機器人“導航定位”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8日透露,該院完成了西北地區首例機器人輔助腦深部腫瘤切除術。通過機器人導航定位,醫生可以確認腫瘤的準確位置,在切除過程中,按照既定手術規劃精準確認切除范圍,避免手術副損傷,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醫護人員介紹,患者是一位55歲女性,術前1個多月出現左側肢體無力,加重伴頭痛、惡心4天,在西安交大一附院進一步診治,明確診斷為右側額葉腫瘤性病變,擬行開顱腫瘤切除術。
手術開始前,團隊在手術機器人的配套軟件上實施手術規劃。將患者的多種影像資料導入,將多模態影像進行配準并進行3D重建,既方便醫生確認腫瘤的體表投影及毗鄰關系,也便于對手術入路提供高精度輔助。手術開始后,醫生可以隨時使用機器人進行導航定位,以確認腫瘤的準確位置,在機器人的指引下直達腫瘤組織,實施手術切除。
據了解,神經外科作為外科學的重要分支,專注于腦和脊髓的各種外科疾病,因手術部位的特殊性,其對手術精度的要求一直都很高。但神經外科手術的操作空間相對較小,尤其對于深部病變,術前的精確定位對于減小手術創傷、降低手術并發癥和縮短術后恢復時間至關重要。
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經外科副主任王拓表示,近年來微創手術中使用到的各種器械、設備有了不少創新,手術機器人就屬于其中較為前沿的一類。在微創的基礎上借助智能化系統,極大的提升了術者的操作精度和手術效率。對于神經外科手術而言,借助機器人的精準定位,可以進一步縮小患者創口,提升手術安全性,讓手術更加高效,患者恢復更快。
“機器人幫助咱們完成手術的同時,患者的受益也是非常大的,比如之前可能需要四五個小時完成手術,現在兩到三個小時之內就可以完成。”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經外科醫生高珂說,通過該技術現在可以縮小到五厘米。
據介紹,目前該機器人手術可以應用在神經外科手術十二大類的一百多種手術中。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