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百花齊放”:32位比拼應用 64位核再添新軍
2011-12-22 23:04:09 本站原創MCU(微控制器)的廣泛應用造就了MCU廠商“百花齊放”的格局,為了持續擴大市場空間,MCU廠商需要使出渾身解數尋求差異化。雖然在32位MCU市場ARM架構獨領風騷,但ARM公司并沒有高枕無憂。近日,ARM公司公布了下一代64位ARMv8架構,劍指高端服務器和高性能運算等應用領域。
致力于實現差異化
由于各種應用對MCU要求不同,MCU廠商需要全面的產品線。
由于各種應用對MCU都有不同的要求,MCU廠商需要全面的產品線才能應對。最近恩智浦推出基于ARMCortex-M0、Cortex-M3、Cortex-M4核等解決方案,打破了8位、16位、32位MCU的傳統障礙,用Cortex系列平臺給客戶帶來了全新價值。恩智浦半導體全球副總裁Pierre-YvesLesaicherre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恩智浦是根據應用進行設計,而不會根據設計架構去推應用。恩智浦MCU產品將集中在4大熱點應用領域,包括智能家居、人機界面、功率管理和電池管理。如此一來,MCU未來會集成更多外設、增加更多功能。
恩智浦微控制器產品線總監Jan Jaap Bezemer提到,恩智浦主要通過量身定制、高度集成和價格優勢等策略來實現差異化。Pierre-Yves Lesaicherre還介紹說:“恩智浦可以提供更多封裝形式的MCU,這是強于競爭對手的地方。此外,我們的封裝廠是恩智浦全資公司,封裝產能很大,可滿足亞太地區的需求。”
恩智浦還將雙核及多ARM核集成到MCU中以滿足特定的應用需求。其最新推出的基于ARMCortex-M4內核的MCULPC4300,采用異構非對稱雙核架構,由一個M4內核、一個M0內核和眾多外設組成,雙核的好處是可以用M4完成復雜的算法運算,而讓M0完成系統控制功能,由此實現低功耗。“恩智浦是業界唯一一家推出雙核微控制器的廠家,當然我們也推出了單核M4的MCU,未來不排除推出三核甚至更多核MCU產品的可能。”Pierre-Yves Lesaicherre表示。
64位核瞄準企業級計算
ARM的64位架構主要側重服務器和高性能計算市場。
曾有分析認為,由于應用程序日趨復雜,內存需求量更大,利用32位地址存取內存有其基本的限制,許多嵌入式應用都將轉移至64位架構。而ARM中國區總裁吳雄昂的分析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趨勢,他認為,從長期來看,MCU一定會從32位向64位持續演進。現在平均每個人有兩個互聯設備,將來每個人的互聯設備會越來越多,迅速擴張的社交媒體和云計算帶動數據中心增長的勢頭也將會更加強勁,因此,能夠處理此類數據增長又具有低功耗、高效率的解決方案顯得尤為重要。
吳雄昂進一步指出,近幾年,ARM的64位架構主要側重服務器和高性能計算市場,但任何一個架構都有成熟的過程,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實現對硬件、軟件和整個生態系統的支持,ARM現在宣布推出64位產品是為了未來的服務器和高性能計算市場打下基石
首款基于ARMv8的處理器將在2012年問世,預計2014年將可見到采用此新架構的服務器。
據介紹,配合ARMv8架構的推出,ARM正在努力構建一個強大的設計生態系統來支持64位指令集。目前,ARM的主要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已經能夠獲得支持ARMv8架構的ARM編譯器和快速模型。在新架構的支持下,對一系列開源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第三方工具的初始開發也在進行中。
軟件移植是主要挑戰
ARM的合作伙伴需要積累系統和平臺的開發經驗。
作為64位架構的新兵,ARM在該領域面臨巨大挑戰。在服務器領域,x86架構占據主導優勢。此外,AMD的Opteron處理器、IBM的Power處理器、甲骨文的UltraSparc等都是支持64位計算的處理器。在高性能運算方面,計算機10強中的兩位和20強中的5位都采用Power架構,ARM在該領域將直接面對AMD、IBM、英特爾和甲骨文等公司的競爭。
吳雄昂也坦言,在服務器領域,很多軟件是基于X86架構;在超級計算領域,每個公司有自己的操作系統,架構經常會變。從服務器市場來說,ARM需要第三方工具支持,不管是windows(微軟操作系統)還是linux(開源操作系統),過去因為ARM沒有64位核,客戶從其他架構系統轉至使用基于ARM核的64位處理器時需要重編全套軟件,他們要考慮與使用現有架構系統相比的投資回報率,這是一大障礙。此外,ARM的合作伙伴也需要積累系統和平臺的開發經驗,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滿足客戶在性能、功效和可靠性方面的需求。
當然,ARM的優勢也不容其他競爭對手忽視。吳雄昂表示,ARM64位處理器架構的優勢在于:一是商業模式。ARM不會針對某一特定產品來開發架構,ARM開發新一代的架構或者新一代產品時,會通過對不同細分市場對架構的需求來進行定位,在64位處理器架構上也不例外。這一點和其他公司不同,因為一般公司會基于特定市場或特定客戶的需求來進行開發,而不是通過產業合作來開發。二是ARM在移動計算具有獨特的優勢,包括功耗、兼容性等,我們相信這些優勢可以延伸到64位處理器市場。以服務器為例,以前一個刀片上只放幾顆CPU(微處理器),現在越放越多,密度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時功耗會變得很高,這使得冷卻非常難做,而對密度的要求反過來對功耗也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而ARM的功耗一直為業界所推崇。此外,ARMv8架構還可提供后向兼容和移植能力。
如今服務器大腕也意識到融合的重要性,追求垂直整合、基于數據中心的融合是未來主流,這也為ARM64位核的“崛起”創造了條件。“業界已呈現軟硬整合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ARM架構從商業模式上是一種更優的選擇,因為可控度比較高,采用ARM架構的合作伙伴比較多,他們可以要求合作伙伴針對自己的需求做一些設計上的配合。”吳雄昂充滿信心。雖然目前ARM軟件生態系統較為薄弱,但隨著移動互聯網和傳統互聯網的融合,ARM與其他64位處理器廠商正面對決的時候或已不遠了。
EETOP 官方微信
創芯大講堂 在線教育
半導體創芯網 快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