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灣新區參閱資料
2024-09-14 14:42:45 網絡轉載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極具投資價值和發展潛力的平臺,濱海灣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產業發展優勢。
第一組關鍵詞:戰略平臺,能級提升
2017年,東莞濱海灣新區順應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而生,成立以來,先后被列入大灣區特色合作平臺、省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省級高新區等國家級和省級戰略。去年年底,《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公布,東莞被定位為都市圈的兩大副中心之一。這意味著,東莞將立足“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定位,打造中心城區、松山湖、濱海灣新區“三位一體”都市核心區,推動包括濱海灣新區在內的戰略平臺建設,進一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高地、聯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城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先進制造之都。
第二組關鍵詞:灣區之濱,空間充裕
濱海灣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位于環珠江口“黃金內灣”,被香港、深圳、廣州三個世界級都市包圍,與前海一衣帶水、隔河相望。今年6月,深中通道主線正式貫通,從濱海灣出發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時間壓縮到20分鐘,通達機場比深圳南山還要便捷,可謂真正實現了商旅便捷、通達全球。
濱海灣規劃總面積84.1平方公里,從南至北,依次是交椅灣、沙角半島、威遠島三大板塊。
與前海相接的交椅灣板塊,打造了3個千畝級的專業產業園區,重點發展智能移動終端、新一代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產業。
威遠島作為歷史悠久的虎門銷煙遺址,植被茂密、土地資源豐富。由廣東省舉辦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學——大灣區大學已在威遠島開工建設,并圍繞數字經濟、生命健康兩大產業打造了大灣區大學科技園南園、北園兩大科技園區。
沙角半島位處城市中軸線,將依托濱海灣站TOD、AI+未來產業園、青創城等重大項目規劃發展優質現代服務業,其中港澳新城將打造高端一流的“國際商務港”。
第三組關鍵詞:產業夯實,資本支撐
世界上每銷售五部手機,就有一部產自東莞。東莞市是全球智能終端產業鏈最集中最完善的制造基地之一,東莞市智能移動終端集群2021年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先進產業集群,上榜“2023年中國百強產業集群”,排名全國第四,2023年東莞市智能手機出貨量2.23億臺(全國2.71億臺),占全球出貨量五分之一。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2024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將實現2021年以來首次同比增長,預計同比增長3.6%。
東莞實現了從原材料到元器件、再到模組和整機代工全產業鏈的覆蓋,智能手機里90%的零部件都可以在東莞1小時通勤圈內配齊。其中,濱海灣新區與比鄰的長安鎮坐擁OPPO、vivo兩大智能手機品牌,上下游配套企業超過1000家,其中規上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50家、規上電子信息企業超過160家,帶動了宇瞳光學、華茂、捷榮、龍光、三姆森等一大批配套企業成長,智能手機生產、銷售、維修等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區域內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智能手機配套產業鏈,實現了制造體系和供應體系的無縫對接。
產業空間方面,濱海灣新區計劃將交椅灣板塊(10平公里)作為人工智能產業園啟動區,威遠島(20平方公里)作為拓展區。其中,交椅灣的廈崗片區約700畝產業用地將作為人工智能產業園最快啟動的核心區,將磨碟河濕地公園納入核心區整體規劃設計,憑借新區產業空間文化特色、環境優勢和生態底蘊,打造獨特的競爭力吸引優質企業入駐。資金支持方面,新區首期推出10億元產業招商基金,重點投向智能移動終端、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同時積極協調OPPO公司共建智算中心,協同東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并立足未來城市示范樣板,創新豐富“AI+應用場景”,為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提供實踐環境和消費市場,提供企業發展的配套支撐。
第四組關鍵詞:品質新城,詩意棲居
濱海灣新區與深圳灣同處伶仃洋畔,共享豐富的紅樹林和水鳥資源,與南沙、前海深情對望。可以說,這里不但是高端人才事業發展的福地,也是心靈休憩的家園。濱海灣新區擁有長達44公里的黃金海岸、5000畝的森林公園、3000畝的中心農業公園、2000畝的磨碟河濕地公園,可以讓各類人才在閑暇的周末和愜意的夜晚,漫步海濱、看日落霞光。同時,考慮到人才的生活需求,濱海灣新區規劃建設了近萬套人才公寓、優質教育配套、華潤濱海廣場、國際醫院,對標周邊平臺,給出了高標準的人才獎勵政策,以最大的誠意引才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