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出走中國難實現!馬斯克:人的因素很重要,特斯拉將繼續加碼中國!
2022-05-30 12:40:00 遠見雜志(臺)近期,蘋果再度發出多元化生產線信號,有合作基礎的印度、越南等國家都在考慮范圍內。 但要出走中國為何這么難? 除了產業生態依舊中國最完備,馬斯克也稱贊的“人的因素”更難超越。
《華爾街日報》(WSJ)5月21日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Apple)已告知印度、越南等國的生產伙伴,希望擴大中國以外地區產能。
分析師估計,諸如iPhone、iPad等超過九成蘋果產品都在中國生產。中美政治、經濟等多面向緊張關系,蘋果對中國重度依賴是難以忽視的風險,可能愈來愈讓西方投資者擔憂。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中美貿易戰背景下,蘋果便開始思索如何分散生產。
2019年《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道,蘋果與供應商擬將部分產品組裝過程移出中國,目標是外移15%~30%生產線。
比起先前可行性測估,這次蘋果似乎向制造商發出更明確的信息。
基礎建設、產業生態系完善,印度難撼動中國地位
當地市場規模與產業生態系完備,是中國世界工廠的龐大優勢,也是蘋果難以舍棄中國制造的主因。
蘋果約有五分之一銷售量由中國市場貢獻,考慮到關稅等壁壘,直接在中國生產,會比把這些產品出口到中國更具競爭力。
另外,各種電子產品零件生產及供應鏈在中國相當完備,很難復制到其他地區。
尤其經濟增長前景黯淡、通脹嚴重,要在中國以外地區打造規模夠大且完善的生產鏈,需大筆投資及時間,即使資本雄厚的蘋果也非易事。
加上數量可觀且訓練有素的員工,以及相較美國依然較低的生產成本,都使眾多西方企業難以移出中國。
就本地人口數量及成本而言,較接近的選擇是印度。
報道指出,蘋果確實也與印度生產商討論擴大產能,供應出口而不只是當地市場的可能性。
不過中印外交關系稱不上和諧,中方組裝商更青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加上印度港口、道路等基礎建設也落后中國,很難成為替代性生產地。
適應官方政策,特斯拉靠閉環維持運作
中國人力成本逐漸攀升、中美貿易戰戰火炙熱時,要多元化供應鏈的聲音也浮上臺面。
但離開中國之類的聲音,卻未影響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原因正是中國世界市場的吸引力。
2020~2021年疫情高峰時,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諸國都曾被迫關廠,中國相對仍可運作。如今情況相反,企業挑戰是當非中地區多開放時,該如何調節適應中國收緊的抗疫政策。
上海方法之一是施行「閉環」(或半閉環),也就是將員工留在廠區生活,或在無疫小區與廠區來回接駁的點對點管理。
《彭博》(Bloomberg)報道,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準備延續閉環管理至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