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大眾,全世界都在押注中國電動車市場
2020-09-30 09:30:03 華爾街見聞
并且,大眾也還積極與中國電池供應商發展合作關系,其新車的EV電池將從寧德時代、國軒高科以及萬向集團旗下A123三家供應商處購買。
作為疫情后第一家選擇重資中國市場的大型汽車制造商,大眾的此番舉動可謂作出了表率。在北京車展上,有多家企業表達了對中國電動車市場的興趣。
車市反彈
雖然從4月跳票到9月,但北京車展依舊是疫情以來全球第一場大型工業盛會。
由于經濟復蘇勢頭良好,這也讓汽車市場尤其是新能源車市場逐漸升溫。此前中汽協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6萬輛和10.9萬輛,同比增長17.7%和25.8%,刷新了8月歷史記錄。
寶馬中國區負責人Jochen Goller表示,在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已經從小眾市場變成主流市場。
日本日產CEO Makoto Uchida也表示,中國汽車市場的復蘇令人矚目,因此日產將在2025年前在中國推出9款新的電動和混動車型,其中備受矚目的Ariya電動SUV也將在中國上市。
監管壓力
此前,由于疫情和退補,中國電動車市場一度萎靡,但嚴格的新排放標準正在推動各大品牌加快電氣化進程。
在此前,相關機構曾希望到2025年,電動車銷量占據汽車總銷量的25%。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志新29日表示,根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行業共識,未來15年汽車電動化將加速發展,市場占有量快速提升。
預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超過2500萬輛,銷量占比在15%到25%之間;2030年保有量超8000萬臺,銷量占30%到40%;2035年保有量超1.6億輛,銷量占比50%到60%,純電動占比在90%以上。
在監管壓力下,發力新能市場,也許是車企不得不做的選擇。
激烈競爭
在新能源車領域,傳統汽車制造商依然面臨著嚴酷的競爭。
縱觀競爭格局,特斯拉在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是中國銷量最高的新能源車,而本土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和威馬勢頭也不小,在短短幾年吸引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在這些汽車新秀的壓力下,比亞迪、上汽、北汽等企業也紛紛發力全產業鏈,構建閉環壁壘。
咨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創始人Tu Le表示,傳統汽車制造商正在和造車新勢力進行一場戰斗,但它們不會就此完全蓋過新秀們的風頭。
此次眾多國際車企押注中國市場,相當于宣布加入了這場新能源汽車的混戰。但面對國內新能源車巨大的增量市場,也許這些企業面對的不僅是如何分蛋糕的問題,而是如何把蛋糕做得更大的問題。
并且,對于傳統汽車制造商來說,由于口碑、成熟的生產線和產業鏈加持,他們不會擔憂需要投入巨大廣告宣傳以及打價格戰帶來的利潤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