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USB介面進入了3.1版本后,出現了兩個相當重要的變革,一是正反面皆可插拔的Type-C,其次,則是可以搭載PD(Power Delivery)充電技術,其最大功率可達到100瓦。這也意味著諸多不同種類的終端裝置可以直接透過搭載PD來進行充電。
ROHM(羅
姆
半導體)臺灣設計中心技術協理吳建霖便表示,歐盟指示,考量到環保議題,在2017年就要讓所有的終端裝置在充電介面上能彼此相容,否則便無法在歐洲市
場進行銷售,在這樣的政策推動之下,才促成了PD技術的面世。以NB為例,未來NB只要一個Type-C搭載PD的傳輸介面,就能同時進行資料傳輸與充
電,所以當變壓器同樣也搭載該技術后,其他的終端裝置就有機會可以共用一個變壓器,在可預見的未來,變壓器產品在消費電子產品中的配件,將會成選配配件,
這對于變壓器業者來說,多少會受到影響。
吳建霖認為,目前市場充斥諸多的高速傳輸介面技術,如USB、MHL、DisplayPort與
HDMI等,現階段雖然是處于共存態勢,但是Type-C整合了DisplayPort功能,加上PD技術的加持,相較于MHL與HDMI,其技術相對完
整。再者,MHL與HDMI等協會,都需要向各大廠商支付權利金,對于市場發展上相對不利,長期來看,USB與DisplayPort陣營會漸漸取代
MHL與HDMI,至于何時會發生?吳建霖分析,現階段市場搭載舊有的USB版本的產仍是占絕大多數,所以市場現有的產品所搭載的高速介面相對多元,一旦
Type-C的滲透率提高,HDMI等陣營也沒有采取對應措施,那么約莫三至五年的時間,市場可能就會剩下USB與DisplayPort兩大介面。
當
然,吳建霖也同意,介面技術陣營之間的競爭,某程度上與時機有很大的關系,Type-C的面世,因為市場給予相當正面的評價,再加上
英特爾也在背后扮演推
動角色,光是投入該市場的國內外晶片業者的數量,就可謂空前絕后,理由就在于它能創造的市場機會相當龐大。若HDMI與MHL陣營沒有采取對應策略,被市
場淘汰就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
至于近期如高通與聯發科各自推出了快充技術,減少智慧型手機的充電時間,PD的面世是否會對快充技術造成影響?吳建霖也不諱言,答案是會的。
吳
建霖進一步指出,之所以會有快充技術,原因就在于過去的USB版本,在充電電流上被加以限制,所以能產生的電力(瓦特數)就相對有限,但高通等應用
處理器
業者所推出的快充技術打破了電流限制,大幅提升了充電速度。但PD本身最大可以提供到100瓦的電力,自然對快充技術造成影響,他也指出,目前國內已有晶
片業者提供了橋接方案,可以連結PD與高通的Quick
Charge技術,來因應現有的過渡時期。但哪種充電技術可以存活,還是由市場決定,會較為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