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張圖表看懂印度科技發展
2015-07-06 08:00:07 數碼時代說起印度,你會想到什么?如果問阿里巴巴創辦人馬云、軟件銀行(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或鴻海董事長郭臺銘這個問題,他們一定會告訴你:商機。
繼中國之后,印度是下一個備受關注的淘金地。根據“網絡女王”瑪麗.米克(Mary Meeker)的 2015 年網絡趨勢報告,印度擁有全球第三大網絡用戶數,每年新增用戶數是全球之冠,其中移動網絡占比更高達整體的 65%。
2014 年 10 月,孫正義造訪印度,他不僅拜會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還喊出 10 年內要注資近百億美元,期待找到“第二個阿里巴巴”。這陣子下來,軟銀接連投資叫車服務 Olacabs、電商 Snapdeal 和房地產平臺 Housing.com。緊追著孫正義的腳步,阿里巴巴則以 5.75 億美元投資 One97 Communications 旗下的線上支付和市集 Paytm。此外,郭臺銘 5 月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也表示對“Made in India”(印度制造)很有興趣。
印度雖然極具潛力,但是貧富不均、宗教和語言分歧以及衛生條件不佳等發展劣勢也不容忽視。曾派駐南亞3年的《紐約時報》記者加迪納.哈里斯(Gardiner Harris)便引述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指出,德里的空氣污染程度已經超出北京的兩倍,自己 8 歲兒子的呼吸系統也因此受到損害。“我們是否罔顧孩子的利益,來追求自己的事業?”觀察印度時,哈里斯丟出的這個問句也值得細細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