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捷稱固態硬盤短期無法完全取代機械硬盤
2012-04-19 20:43:53 本站原創基于NAND閃存的固態硬盤產品憑借強悍的性能、小巧的體積越來越流行,但是在傳統硬盤巨頭希捷看來,機械硬盤是永遠無法被徹底取代的,因為NAND閃存在容量上太過局限,只能作為補充而不能成為首選存儲技術。
希捷CEO Steven Luczo指出,2011年全球硬盤容量需求約為400EB(400000TB),2015-2016年將會增至1ZB,2020年則達到7ZB。在他看來,NAND閃存是完全無法提供這么高的容量的,未來幾年也做不到,因此包括云服務在內的絕大多數數據仍然得保存在機械硬盤上。
Steven Luczo在接受《福布斯》雜志采訪時說:“閃存是一項好技術,但競爭力不足。……我們的產業五年前出貨了100EB數據(存儲空間),2011年是400EB,2015-2015年左右的時候大約會達到1ZB,那相當于1957-2010年所有數字化數據的總和。……所以不管你是什么架構(的設備),平板、手機、筆記本、超極本、PC、服務器、云服務,一年,1ZB,都得依賴旋轉式大容量存儲(機械硬盤)。”
他進一步解釋說:“如果你想獲得1EB的(存儲空間)成長,該如何投資?對閃存來說需要多達100億美元,也就是建設一座新晶圓廠的費用。對(機械)硬盤來說,只要很小的一部分就可以。如果整個產業需要從400EB增加到500EB,我們只花10億美元就可以滿足……而閃存行業需要500億美元。”
如果單單考慮容量,Steven Luczo的話確實有幾分道理,但關鍵在于容量并不是存儲設備的一切,性能、體積、功耗、耐用性等等都很重要。閃存設備的容量固然是其阿喀琉斯之踵,但其他各方面都已經高出一等,難道機械硬盤只剩下容量這一塊救命稻草了?
另外根據希捷今天發布的財報,該公司截止2012年3月30日季度收入44.5億美元(同比增長65%),毛利率37%,凈利潤11億美元(同比增長11.3倍),每股收益2.48美元(同比增長10.8倍),取得現金約9.38億美元,目前現金和現金等價物16.38億美元。
不過希捷并未公布上季度的硬盤出貨量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