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碼信息技術在醫院的實際操作應用
2012-03-15 21:10:26 本站原創醫療機構每天要收集、存檔、加工、監督和管理大量的檢驗、治療信息。傳統的手工抄寫、熱敏紙報告等方式形成的記錄已遠遠跟不上現代檢驗醫學的發展。很多醫療單位計算機單純作為科室或部門接收、儲存、打印或發送數據的處理器,卻沒有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的資源優勢,使計算機管理僅停留于單向網或科內網狀態。
條碼信息技術功能
條碼信息技術的實際操作
實驗室日常工作中常用到醫囑號和標本號。醫囑號是申請者開出的檢驗醫囑,在LIS(實驗室信息系統)執行時生成的流水號,它對應檢驗醫囑執行表中的一條記錄。標本號就是操作者在分析標本時編的號碼。醫囑號與標本號是一對一關系,醫囑號或是標本號采用條碼技術,分析儀、設備可以自動識別標本,結合LIS提高了實驗室的自動化程度。在實驗室常用一維條碼,條碼貼在圓形的試管上,保證識別率。條碼標簽由專門廠家定做,選用厚度適宜、粘性好、防靜電處理的材料。信息是動態的,條碼打印機現場動態打印。
條碼打印代替了原來需要手工寫的申請單,又代替采樣后貼在試管或容器上的標簽,為便于檢驗儀器識別。條碼需要豎貼,角度不得超過15度。
條碼標簽采用二聯或三聯,一聯貼在試管或容器上,另外一聯留底或是給病人,減少了手工登汜。采用取單證標簽方式,將關聯信息完善在標簽上,病人可以清楚的知道報告時間和取單地點。
門診服務臺配置條碼閱讀器,可以實現病人憑取單憑證標簽掃描即可自動打印取單。條碼直接進入分析儀器,部分儀器采用雙向通訊,即儀器在識別讀取到條碼信息后通過向計算機系統發送請求,計算機系統從送驗科信息管理系統發送請求,計算機系統從檢驗科信息如肝功能等到儀器,儀器自動進行測試,完成后將結果發送到計算機。
檢驗科工作站配備手持條形碼閱讀器,用于快速、準確的讀取條碼。LIS根椐條碼查詢標本信息、分析儀上的狀態、審核結果、查詢報告、標本日志等所有與標本有關的工作。
為便于區分如急診、住院和門診的標本”可以采用不同顏色碳帶的方式輕松實現,如急診室的打印機全部用紅色碳帶,條碼為綠色。標本送到檢驗科后,很容易區分,以便盡快處理急診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