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銀行長啥樣?建行在京開業3家
2019-07-12 09:16:20 券商中國7月11日,建設銀行首批三家“5G+智能”銀行分別在北京的清華園支行、建國支行、興融支行開業,并在業內首家布局物聯網技術,借助5G技術,銀行實時數據的傳輸將更便捷迅速,目前可以提供300余種常見快捷金融服務。據了解,建行計劃未來在北京再開14家5G+智能銀行。
建行副行長章更生在開業儀式上表示,5G+智能銀行的頂層技術平臺,是建設銀行的“新一核心系統”。基于建行新一核心系統的開放平臺,5G+智能銀行融合了5G、物聯網、人工智能、遠程交互、生物識別等核心技術,致力于創造智慧、便捷、綠色的數字化交互式新金融體驗場所。
“希望把5G+智能銀行打造成北京旅游的新景點,5G+智能銀行可以作為免費的科普基地,對大中小學生全面開放。現在的青年人對科技和未來都非常感興趣,通過參觀5G+智能銀行,能夠親身感受智能科技以及5G的新科技創新發展。”章更生說。
隨著5G技術的不斷成熟,不少銀行都在躍躍欲試,目前,已有浦發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對外宣布推出5G網點。不過,5G技術的金融場景應用目前仍處在小范圍的嘗試探索階段。對銀行業來說,將物理網點融入5G元素可以增加客流量日漸式微的銀行網點的人氣和體驗感,但金融業務要大規模應用5G技術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尤其是金融業對安全性要求較高,新技術大規模應用前仍有不少挑戰需逐一攻破。
業內首家布局物聯網技術
5G的發展使數據帶寬呈幾何級數增長,實時數據的傳輸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便捷和迅速。在建行5G+智能網點,券商中國記者用5G信號體驗了遠程“一對一”專家服務,視頻無延時,與傳統網點面對面服務幾乎無差異。
“5G技術支持了金融業務遠程服務,擴大了客戶自助業務范圍,目前5G+智能銀行可以提供300余種常見快捷金融服務。”建行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
據上述業務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在建行網點大量布放并被頻繁使用的智慧柜員機,正是“5G+智能銀行”金融業務辦理的核心。賬戶服務、個人貸款等對私業務,單位結算卡、對公預開戶等對公業務,個人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簽約業務,轉賬、匯款等支付結算業務及外匯業務等19大類、近300項功能都可以在智慧柜員機上快捷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建行方面表示,除了嘗試5G前沿技術的應用,在“5G+智能銀行”建設中,建行是業內首家布局物聯網技術,以提升人工智能技術能力。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網點總控平臺,將所有終端設備接入網絡,整合網點物聯、遠程控制、服務調度、安保協同、風險控制、數據監控六大能力,實現了網點遠程全智能化運營管理。
物聯網的應用在智能網點中無處不在。記者發現,智慧柜員機被布放在隱蔽的空間內,外置艙門經過特殊設計,客戶接近時艙門自動打開;進入艙內,攝像頭、傳感器等設備能夠自動感應,會識別客戶、鎖定艙門,同時控制艙門霧化;若發生完成業務辦理未退卡等情況,會及時提示客戶。一系列感應均由物聯網平臺智能控制協同,以保證客戶隱私。
對客戶來說,5G+智能網點與傳統網點最大的不同,體現在網點設計更具科技感,金融太空艙、智能家居、汽車金融體驗、遠程直播等都是傳統網點所沒有的。而對于銀行來說,5G網點會讓交易數據傳輸更為快速便捷。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建行目前開業的5G網點,均實現了網點內業務數據通過5G寬帶傳輸網絡向數據中心的傳送,若以后5G網絡大面積鋪開使用,對銀行來說,每天海量的交易數據傳送更迅速、容量更大,也更節省成本。
“銀行網點每日的交易數據若要傳送至數據中心,目前都是通過架設專用網絡傳輸通道,以保障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及時性,但這種數據傳輸的成本也是比較高的。5G網絡不僅傳輸容量大、傳輸速度也快,若未來全面鋪開,銀行數據或可以無需通過專用網絡傳輸通道,這將大大節省數據傳輸成本。”建行渠道與運營管理部相關負責人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銀行應用5G技術尚存三大挑戰
隨著5G技術的不斷成熟,不少銀行都在躍躍欲試,目前,已有浦發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對外宣布推出5G網點。不過,5G技術的金融場景應用目前仍處在小范圍的嘗試探索階段。
“銀行多年以前就在進行網點的智能化改造,自助機器等硬件設施的配置并不難,設備程序應用等軟件支撐才是關鍵,尤其是其反應速度和運用的便利程度是客戶體驗的核心。”北京一銀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銀行網點覆蓋5G網絡,更多的是利用其寬帶提速的性能進行業務信息傳輸,應用場景并不多。
為何銀行會如此重視數字化轉型以及5G技術?對此,建行相關負責人曾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數字化轉型的技術基礎是一個全新的技術架構體系的構建與進化。這是一個基于云技術的技術架構體系,其構建與進化在5年前就已經開始,可能還會再發展15-20年。其中,在這個架構體系中,5G網絡尤為關鍵,它是構筑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因此,5G會對所有的行業都會產生影響,并催生新的業態,會引起生產力的躍遷。
不過,該負責人也指出,當前5G技術尚未大規模商用,銀行應用5G技術也存在多方面挑戰:
首先是技術的成熟度。例如,5G網絡切片技術的具體實施方案尚不成熟,無法評估其對金融行業應用的支持力度。
其次是安全。金融行業對安全性的要求較高,而5G帶來的海量數據連接,對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都提出了較大的挑戰,重要數據加密傳輸的要求會更高。
最后,在業務方面,目前基于5G技術的應用場景尚在探索中,尤其是要尋找與4G有本質差異的場景,能夠提升用戶體驗的場景,才能保證業務形態的持續發展。
北京計劃年底前五環內實現5G全覆蓋
今年6月6日,工信部向四家運營商分別頒發了5G商用牌照,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了5G商用元年。金融只是5G應用的一個場景,目前不少行業都在探索與5G技術的結合。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技術部總經理王曉云在今天的開業儀式上透露,中國移動目前已在多個重點行業、74個場景開展了5G的應用,明年會大規模推動5G的建設,對74個場景進行推廣,這是5G未來融入各行各業的規劃。并計劃2019年將在全國范圍內建設超過5萬個5G基站,2020年推動在全國所有B級以上城市提供5G的商用服務。
目前已對外宣布布局5G網點的4家銀行中,有三家將首批5G網點“落戶”在了北京。足見在5G應用和布局方面,北京走在了前面。據了解,目前北京有接近5000座基站,占到了全國的三分之一,排名第一。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楊秀玲今日在開業儀式上表示,為了促進5G基礎設施的建設,北京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的目標是力爭到2022年完成運營商5G網絡投資累計超過300億元,5G產業實現2000億元,拉動信息產業、信息服務業和新興產業規模超過10000億元。
“目前5G商用牌照已經發放,預計到今年年底,北京五環之內都可以享受到5G全覆蓋。”楊秀玲稱。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