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臺積電投資美國有風險!
2025-03-27 11:45:59 EETOP根據日經報道,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加碼千億美元,投資美國先進半導體制造,將興建三座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及一間研發中心,這個對美投資似乎是「不可避免」但有風險。
消息人士透露,勞工短缺、材料成本飆漲及文化挑戰,臺積電花將近五年時間才完成第一座美國廠興建,相較以往的在臺灣地區的速度只需大約兩年。一位直接了解此事的芯片業高管表示,經過痛苦的學習曲線后,我們終于連通大部分脈絡,知道哪些當地的建廠承包商。
臺積電除了美國廠馬不停蹄地興建外,今年下半年在新竹寶山廠和高雄廠同步量產2納米芯片,另外在臺南、嘉義和苗栗興建先進封裝廠,提供給客戶NVIDIA、亞馬遜和Google等開發商。日經指出,這一連串的活動并不能掩蓋一個事實,即臺積電及整個臺灣地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包括華盛頓施壓、要求芯片生產外移。
一位前臺積電高管對日經表示,面對美方壓力,擴大在美國生產是不可避免的。根據TrendForce分析師喬安預期,到2025年,美國市場占有率將翻倍至22%,而同期臺灣的市占率將從71%降至58%。
Bernstein Research資深半導體分析師Mark Li預期,臺積電加碼投資的1,000億美元,將在2030至2032年間讓美國先進芯片自給率提升至40~50%。若美國晶圓價格較臺灣高出30%,亞利桑那州廠的營收最快可在2032年占整體營收3成。
一位芯片設備制造的高管指出,若美國計劃全面落實,在5~10年內肯定會削弱臺灣地區作為全球頂尖先進芯片中心的角色。你不能期望臺積電在臺美都打造如此昂貴的設備。
美國銀行(BofA)亞太科技研究協調員 Simon Woo表示,亞洲以外地區要發展半導體制造,需要良率與人才。他舉例,星巴克咖啡在任何地方味道都一樣,但半導體芯片品質卻會因市場而異,例如生魚片,日本品質是最好的,但在世界各地卻難以復制。
Woo 認為,所有芯片產業的首席執行官在投資先進芯片制造時,都須注意商業風險和對獲利能力的影響,因為先進制程非常復雜。政府也要有極長遠的眼光,不能放棄生產。
臺積電研發處前處長、臺大領導學程兼任教授楊光磊認為,臺灣地區需要有思維,不要把臺灣地區的戰略重要性僅系于一間公司和一個產業,「我們應發展『多重盾牌』,讓世界各國政府都能看到臺灣地區的其他價值」。
展望未來,臺積電在美國建廠仍有許多瓶頸,如尋找足夠與臺灣地區相似的人才、克服文化差異與管理上的語言障礙,這些都是業界高階主管所面臨的困難。
家登董事長邱銘乾也指出,美國工作效率和成本效益,使許多供貨商對在美擴產保持觀望態度。一位設備供應商的高層直言,對臺積電宣布在美國再建五座廠持保留態度,光是焊接工人的費用,在亞利桑那就是臺灣的10倍。另一位業者指出,由于關稅不確定性,鋼材價格也在上漲,這可能會推高整體建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