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Insights:臺積電美國廠運營成本并不高!
2025-03-26 12:22:43 EETOP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關于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建設成本高昂以及美國運營成本較高的言論,給人留下了在美國生產芯片成本過高、在經濟上不可行的印象。然而,TechInsights的分析師們認為情況并非如此。根據該公司最近的研究,臺積電位于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附近的21號晶圓廠的晶圓成本僅比在臺灣地區加工的類似晶圓高出約10%。
TechInsights的G·丹·赫奇森寫道:“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加工一片300毫米晶圓的成本僅比在臺灣地區加工同樣的晶圓高出不到10%。”
赫奇森表示,雖然在美國建設晶圓廠的成本肯定比在臺灣地區高,但臺積電的成本大幅高出是因為這是該公司幾十年來在一個全新的地點建設的首個海外晶圓廠,而且員工隊伍是新組建的,部分員工技能也不熟練 。據其他熟悉晶圓廠建設流程的人士稱,在美國建設晶圓廠的成本并非是在臺灣地區的兩倍。
半導體生產成本的主要因素是設備成本,其在晶圓總成本中占比超過三分之二。阿斯麥(ASML)、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磊(KLA)、泛林集團(Lam Research)或TOL(Tokyo Electron)等領先企業生產的設備,在臺灣地區和美國的售價相同;這實際上抵消了因地點不同而產生的成本差異。
關于晶圓價格的一大困惑來源是勞動力成本。美國的工資大約是臺灣地區的三倍,許多人錯誤地將其視為芯片生產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根據TechInsights的晶圓成本模型,在如今高度自動化的晶圓制造工廠中,勞動力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比不到2%。基于該模型,盡管在薪資和其他當地成本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但亞利桑那州和臺灣地區的晶圓廠運營成本總體差距極小。
需要注意的是,臺積電目前在21號晶圓廠生產的晶圓會運回臺灣地區進行切割、測試和封裝。其中一些隨后會運往中國大陸或其他地方,用于實際設備;不過也有一些會再運回美國。因此,這些晶圓的物流比在臺灣地區加工的典型晶圓要復雜一些。但這幾乎不會大幅增加成本,而且臺積電目前計劃在美國建立封裝產能。盡管如此,有傳言稱臺積電對在美國生產的芯片收取30%的溢價。